齊東野語
- 拼音qí dōng yě yǔ
- 注音ㄑ一ˊ ㄉㄨㄥ 一ㄝˇ ㄩˇ
- 繁體齊東野語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齊東野語[ qí dōng yě yǔ ]
⒈ ?《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焙笥谩褒R東野語”比喻道聽途說、不足為憑的話。
例但也許是齊東野語,我沒有考查過這事的真?zhèn)?。——魯迅《兩地書?/span>
英hearsay; gossip;
引證解釋
⒈ ?后以“齊東野語”比喻道聽途說、不足為憑之言。
引《孟子·萬章上》載 孟子 弟子 咸丘蒙 ( 齊 人)問及 舜 為天子, 堯 率諸侯北面稱臣之說是否屬實, 孟子 答道:“此非君子之言, 齊 東野人之語也?!?br />宋 方信孺 《南海百詠·王登洲》:“齊 東野語真堪笑,請誦 昌黎 十丈碑?!?br />清 王韜 《日本通中國考》:“至所云 徐福 子孫多聚居于 熊野山 麓邨落中,單姓者是也。其亦近於 齊 東野語耶?”
國語辭典
齊東野語[ qí dōng yě yǔ ]
⒈ ?齊國東部地區(qū)鄉(xiāng)野鄙俗之語,孟子認為此地的傳言多屬不實。語本比喻沒有憑證,荒誕不經(jīng),不足采信的言論。明·孫仁儒。
引《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br />《東郭記·第六出》:「與君一話真成幸,抵多少丸僚斲郢,這的是齊東野語 索分明。」
⒉ ?書名。宋周密撰,二十卷??甲C古義,甚為典核,所記多南宋舊事,可補史傳之闕失 。
齊東野語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語 | yǔ yù | 讠 | 9畫 | 基本字義 語(語) yǔ(ㄩˇ) ⒈ ?話:語言。漢語。英語。語錄。語匯。語重心長。 ⒉ ?指“諺語”或“古語”:語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⒊ ?代替語言的動作:手語。旗語。 ⒋ ?說:細語。低語。 其他字義 語(語) yù(ㄩˋ) ⒈ ?告訴:不以語人。 異體字 語 漢英互譯 Punjabi 造字法 形聲:從讠、吾聲 English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
野 | yě | 里 | 11畫 | 基本字義 野 yě(一ㄝˇ) ⒈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戰(zhàn)。四野。郊野。 ⒉ ?界限,范圍:分野。視野。 ⒊ ?指不當(dāng)政的地位,與“朝( cháo )”相對: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⒋ ?不講情理,沒有禮貌:野蠻。粗野。 ⒌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野心。 ⒍ ?不受約束:心玩兒野了。 ⒎ ?不是人工馴養(yǎng)或栽培的(動物或植物):野生。野獸。野味。野花。野菜。 異體字 墅 ? 埜 壄 漢英互譯 limit、not in power、open country、rud |
齊 | qí jì zī zhāi | 齊 | 6畫 | 基本字義 齊(齊) qí(ㄑ一ˊ) ⒈ ?東西的一頭平或排成一條直線:齊整。參差不齊。 ⒉ ?達到,跟什么一般平:見賢思齊。河水齊腰深。 ⒊ ?同時;同樣;一起:齊名。齊聲。齊心協(xié)力。一齊前進。 ⒋ ?全;完全:齊全。人到齊了。 ⒌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疆域在今山東省北部、東部和河北省的東南部。 ⒍ ?中國朝代名:南朝齊。北朝齊。 其他字義 齊(齊) jì(ㄐ一ˋ) ⒈ ?調(diào)劑:夫匠者手巧也,而醫(yī)者齊藥也。后作“劑”。 ⒉ ?藥劑:處齊 |
東 | dōng | 一 | 5畫 | 基本字義 東(東) dōng(ㄉㄨㄥ) ⒈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jīng)(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jīng)度或經(jīng)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后,重新恢復(fù)地位)。付諸東流。 ⒉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請客的主人,亦稱“東道”、“作東”)。 ⒊ ?姓。 異體字 東 漢英互譯 east 相關(guān)字詞 西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st, eastern, eastward |
齊東野語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齊東野語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