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
- 拼音sān duān
- 注音ㄙㄢ ㄉㄨㄢ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三端[ sān duān ]
⒈ ?指文士之筆鋒,武士之劍鋒,辯士之舌鋒。
⒉ ?猶三始。指正月初一。
引證解釋
⒈ ?指文士之筆鋒,武士之劍鋒,辯士之舌鋒。
引《韓詩(shī)外傳》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br />南朝 梁簡(jiǎn)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br />唐 駱賓王 《上齊州張司馬啟》:“挫三端於情鋒,朝九流於學(xué)海。”
唐 楊收 《筆》詩(shī):“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span>
⒉ ?猶三始。指正月初一。參見(jiàn)“三始”。
引《隋書·音樂(lè)志中》:“食至御前,奏《食舉樂(lè)》辭:‘三端正啟,萬(wàn)方觀禮,具物充庭,二儀合體?!?/span>
國(guó)語(yǔ)辭典
三端[ sān duān ]
⒈ ?文士的筆端、武士的鋒端、辯士的舌端合稱為「三端」。
引《韓詩(shī)外傳·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br />南朝梁·簡(jiǎn)文帝〈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span>
三端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guó)(中國(guó)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端 | duān | 立 | 14畫 | 基本字義 端 duān(ㄉㄨㄢ) ⒈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確;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⒉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 zhòng )。品行不端。 ⒊ ?事物的一頭:端的( dì )(a.事情的經(jīng)過(guò),底細(xì);b.的確,果然;c.究竟。均亦稱“端底”)。端倪。端詳。事端。爭(zhēng)端。 ⒋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問(wèn)題端出來(lái)說(shuō)清楚。 ⒌ ?姓。 異體字 耑 漢英互譯 end、extrenity 造 |
三端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三端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