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
- 拼音sān fān
- 注音ㄙㄢ ㄈㄢ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藩[ sān fān ]
⒈ ?指漢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陽頃王昞、濟(jì)陰悼王長(zhǎng)。
⒉ ?指南朝齊之會(huì)稽、南徐州和南兗州。
⒊ ?清稱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桂王(朱由榔)為三藩。參閱清楊陸榮《三藩紀(jì)事本末》。
⒋ ?清初封明降將吳三桂為平西王,鎮(zhèn)云南;耿繼茂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鎮(zhèn)福建;尚可喜為平南王,鎮(zhèn)廣東,并稱三藩。《清史稿·吳三桂傳》:“是時(shí)可喜鎮(zhèn)廣東,繼茂子精忠鎮(zhèn)福建,與三桂并稱'三藩',而三桂驕恣尤甚?!笨滴跏晗铝钕鞣瑓侨?、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繼反清,均被平定。史稱“三藩之亂”。
引證解釋
⒈ ?指 漢明帝 子 千乘哀王 建、淮陽頃王 昞、濟(jì)陰悼王 長(zhǎng)。
引《后漢書·孝明八王傳贊》:“三藩夙齡, 黨 惟荒忒?!?br />李賢 注:“謂 千乘、淮陽、濟(jì)陰 并早歿也?!?/span>
⒉ ?指 南朝 齊 之 會(huì)稽、南徐州 和 南兗州。
引《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六府臣僚,三藩士女,人蓄油素,家懷鈆筆?!?br />李善 注:“子良 又為 會(huì)稽 太守、 南徐州 刺史、 南兗州 刺史,斯謂之三藩也?!?/span>
⒊ ?清 稱 明 末之 福王 ( 朱由崧 )、 唐王 ( 朱聿鍵 )、 桂王 ( 朱由榔 )為三藩。參閱 清 楊陸榮 《三藩紀(jì)事本末》。
⒋ ?清 初封 明 降將 吳三桂 為 平西王,鎮(zhèn) 云南 ; 耿繼茂 為 靖南王 (后子 精忠 嗣),鎮(zhèn) 福建 ; 尚可喜 為 平南王,鎮(zhèn) 廣東,并稱三藩。 康熙 十二年下令削藩, 吳三桂、尚之信(可喜 子)、 耿精忠 相繼反 清,均被平定。史稱“三藩之亂”。
引《清史稿·吳三桂傳》:“是時(shí) 可喜 鎮(zhèn) 廣東,繼茂 子 精忠 鎮(zhèn) 福建,與 三桂 并稱‘三藩’,而 三桂 驕恣尤甚?!?br />康熙 十二年下令削藩, 吳三桂、尚之信 ( 可喜 子)、 耿精忠 相繼反 清,均被平定。史稱“三藩之亂”。 《清史稿·吳三桂傳》:“是時(shí) 可喜 鎮(zhèn) 廣東,繼茂 子 精忠 鎮(zhèn) 福建,與 三桂 并稱‘三藩’,而 三桂 驕恣尤甚?!?/span>
國(guó)語辭典
三藩[ sān fán ]
⒈ ?清初明之降將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皆封為藩王,號(hào)稱為「三藩」。
⒉ ?清人稱明福、唐、桂三王為「三藩」。
三藩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guó)(中國(guó)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藩 | fān | 艸 | 18畫 | 基本字義 藩 fān(ㄈㄢ) ⒈ ?籬笆:藩籬。 ⒉ ?屏障,保衛(wèi):藩翰(喻保衛(wèi)國(guó)家的重臣)。 ⒊ ?封建時(shí)代稱屬國(guó)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zhèn):藩屬。藩國(guó)。藩鎮(zhèn)。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guó))。 異體字 籓 樊 造字法 形聲:從艸、潘聲 English fence; boundary; outlying border |
三藩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藩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