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
- 拼音sān fān zhī luàn
- 注音ㄙㄢ ㄈㄢ ㄓ ㄌㄨㄢˋ
- 繁體三藩之亂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藩之亂[ sān fān zhī luàn ]
⒈ ?見“三藩”。
引證解釋
⒈ ?見“三藩”。
國語辭典
三藩之亂[ sān fán zhī luàn ]
⒈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明降將平西王吳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變,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與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亦附之,后于康熙二十年遭平定,史稱為「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之 | zhī | 丶 | 3畫 | 基本字義 之 zhī(ㄓ) ⒈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⒉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⒋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⒌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⒍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異體字 ? 漢英互譯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為會意:上像向前的腳,下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亂 | luàn | 乙 | 7畫 | 基本字義 亂(亂) luàn(ㄌㄨㄢˋ) ⒈ ?沒有秩序:亂套。紊亂。凌亂。 ⒉ ?社會動蕩,戰(zhàn)爭,武裝騷擾:亂世。政亂。平亂。亂邦不居。 ⒊ ?混淆:亂倫。敗常亂俗。 ⒋ ?任意隨便:亂吃。亂跑。 ⒌ ?男女關(guān)系不正當(dāng):淫亂。 ⒍ ?橫渡:亂流。 ⒎ ?治理:亂臣。 ⒏ ?古代樂曲的最后一章或辭賦末尾總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亂曰。 異體字 亂 釠 乿 漢英互譯 in disorder、in confusion、chaos、promiscuity、random、turmoil 相關(guān)字詞 治 造字法 原為會意 English confu |
藩 | fān | 艸 | 18畫 | 基本字義 藩 fān(ㄈㄢ) ⒈ ?籬笆:藩籬。 ⒉ ?屏障,保衛(wèi):藩翰(喻保衛(wèi)國家的重臣)。 ⒊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zhèn):藩屬。藩國。藩鎮(zhèn)。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 異體字 籓 樊 造字法 形聲:從艸、潘聲 English fence; boundary; outlying border |
三藩之亂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藩之亂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