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國
- 拼音sān shí liù guó
- 注音ㄙㄢ ㄕˊ ㄌ一ㄡˋ ㄍㄨㄛˊ
- 繁體三十六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十六國[ sān shí liù guó ]
⒈ ?指漢時西域諸國。大部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境內(nèi)。指古代相傳的海外三十六國。
引證解釋
⒈ ?指 漢 時 西域 諸國。大部在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境內(nèi)。
引《漢書·西域傳序》:“西域 以 孝武 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后稍分至五十餘,皆在 匈奴 之西, 烏孫 之南?!?br />王先謙 補(bǔ)注:“三十六國者:婼羌、樓蘭、且末、小宛、精絶、戎盧、扜彌、渠勒、于闐、皮山、烏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無雷、難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車、疏勒、尉頭、姑墨、溫宿、龜茲、尉犁、危須、焉耆、姑師、墨山、劫、狐胡、渠犁、烏壘。”
⒉ ?指古代相傳的海外三十六國。上述國名,出自傳聞,無可考。但后世小說如《西游記》《鏡花緣》等,多沿襲之。
引《淮南子·墬形訓(xùn)》:“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修股民、天民、肅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 ;自西南至東南方,有 結(jié)胸民、羽民、讙頭國民、裸國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鑿齒民、三頭民、修臂民 ;自東南至東北方,有 大人國、君子國、黑齒民、玄股民、毛民、勞民 ;自東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句嬰民、深目民、無腸民、柔利民、一目民、無繼民?!?/span>
三十六國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十 | shí | 十 | 2畫 | 基本字義 十 shí(ㄕˊ) ⒈ ?數(shù)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拾”代)。 ⒉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⒊ ?表示達(dá)到頂點(diǎn):十足。十成。 異體字 什 拾 漢英互譯 decade、ten、topmos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六 | liù lù | 八 | 4畫 | 基本字義 六 liù(ㄌ一ㄡˋ) ⒈ ?數(shù)名,五加一(在鈔票或單據(jù)上常用大寫“陸”代):六書(古時分析漢字形、音、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六甲。六藝(a.古時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技藝;b.六經(jīng))。六欲(佛教名詞,指“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言語音聲欲”、“細(xì)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種欲望)。六合(“東”、“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
國 | guó | 囗 | 8畫 | 基本字義 國(國) guó(ㄍㄨㄛˊ) ⒈ ?有土地、人民、主權(quán)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zhì);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b.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xiàn)的人)。國格。國魂。國是(國家大計(jì),如“共商國國”)。 ⒉ ?特指中國的:國產(chǎn)。國貨。國粹。國樂( yuè ㄩㄝˋ )。國藥。 ⒊ ?姓。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 ? 漢英互譯 |
三十六國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十六國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