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燭
- 拼音sān tiáo zhú
- 注音ㄙㄢ ㄊ一ㄠˊ ㄓㄨˊ
- 繁體三條燭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條燭[ sān tiáo zhú ]
⒈ ?唐代考進(jìn)士科,試日可延長至夜間,許燒燭三條,故唐人詩文中常言“三條燭”。
引證解釋
⒈ ?唐 代考進(jìn)士科,試日可延長至夜間,許燒燭三條,故 唐 人詩文中常言“三條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敕賜及第》:“及 小歸公 主文, 韜玉 準(zhǔn)敕放及第,仍編入其年榜中。
引韜玉 置書謝新人,呼同年,略曰:‘三條燭下,雖阻文闈;數(shù)仞墻邊,幸同恩地?!?br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禹玉》引《復(fù)齋漫錄》:“《杜陽雜編》言:‘ 舒元輿 舉進(jìn)士,既試,脂炬人皆自將。’以余考之, 唐 制如此耳。故《廣記》云:‘ 唐 制,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而舊説亦言舉人試日,已晚,試官 權(quán)德輿 於簾下戲云:‘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e子遂答曰:‘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
三條燭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燭 | zhú | 火 | 10畫 | 基本字義 燭(燭) zhú(ㄓㄨˊ) ⒈ ?用線繩或葦子做中心,周圍包上蠟油,點著取亮的東西(古代亦稱“火炬”):蠟燭?;T。燭光。燭淚。燭臺。風(fēng)燭殘年。 ⒉ ?洞悉:洞燭其奸。 ⒊ ?燈泡瓦特數(shù)的俗稱:十五燭的燈泡。 異體字 燭 爞 曯 爥 漢英互譯 candle、illuminate、light up、watt 造字法 形聲:從火、蜀聲 English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
條 | tiáo tiāo | 木 | 7畫 | 基本字義 條(條) tiáo(ㄊ一ㄠˊ) ⒈ ?植物的細(xì)長枝:枝條。柳條兒。荊條。 ⒉ ?泛稱條形的東西:條子。面條兒。便( biàn )條兒。金條。鐵條。 ⒊ ?細(xì)長的形狀:條形。條紋。條案。條幾( jī )。條凳。條幅(直掛的長條字畫)。苗條。身條。 ⒋ ?項目,分項目的:條例。條令。條文。條陳(a.分條敘述;b.舊時向上級分條陳述的文件)。 ⒌ ?層次,秩序:條理。條貫。有條不紊。 ⒍ ?量詞。 其他字義 條(條) tiāo(ㄊ一ㄠ) ⒈ ?挑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三條燭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條燭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