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
- 拼音sān zhèng
- 注音ㄙㄢ ㄓㄥ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正[ sān zhèng ]
⒈ ?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合稱三正。《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标懙旅麽屛囊R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币徽f指天、地、人之正道??讉鳎骸暗《钘墢U天地人之正道?!币卜Q三統(tǒng)。
⒉ ?指夏、殷、周三代。
⒊ ?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蒼的三色射靶。
引證解釋
⒈ ?夏 正建寅, 殷 正建丑, 周 正建子,合稱三正。
引《書·甘誓》:“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棄三正?!?br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br />一說指天、地、人之正道。 孔 傳:“怠惰棄廢天地人之正道?!?br />也稱三統(tǒng)。 《史記·周本紀(jì)》:“今 殷王紂 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絶于天,毀壞其三正?!?br />張守節(jié) 正義:“按:三正,三統(tǒng)也。 周 以建子為天統(tǒng), 殷 以建丑為地統(tǒng), 夏 以建寅為人統(tǒng)也?!?br />《魏書·儒林傳·李業(yè)興》:“雖三正不同,言時節(jié)者,皆據(jù) 夏 時正月?!?br />清 趙翼 《陔馀叢考·三正》:“夏 正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書·甘誓》云:‘ 有扈氏 怠棄三正?!瘎t 夏 之前已有三正矣。 孔安國 因 商 周 在 夏 之后,故不敢以子丑寅釋之,而但謂天地人之正道。 王肅 亦云:‘惟 殷 周 改正,自 夏 以上皆以建寅為正?!弧渡袝髠鳌吩疲骸跽叽娑笠詡淙??!?馬融 註《甘誓》,亦云:‘子、丑、寅也?!?/span>
⒉ ?指 夏、殷、周 三代。
引《文選·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滅 姬?!?br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三正,謂 夏、殷、周 也?!?br />宋 蘇軾 《內(nèi)中御侍以下賀皇帝冬至詞語》:“月臨天統(tǒng),首冠於三正?!?/span>
⒊ ?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蒼的三色射靶。
引《周禮·夏官·射人》:“樂以《貍首》,七節(jié)、三正?!?br />鄭玄 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內(nèi)志正,則能中焉。畫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蒼,次黃,玄居外。三正損玄、黃?!?/span>
國語辭典
三正[ sān zhēng ]
⒈ ?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稱為「三正」。
引《文選·陸機(jī)·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三正迭紹,洪圣啟運(yùn)。」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自)?洎周公維新,姬公定法,?三正以班歷,貫四時以聯(lián)事?!?/span>
三正[ sān zhèng ]
⒈ ?天、地、人的正道。
引《書經(jīng)·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br />漢·孔安國·傳:「怠惰棄廢天、地、人之正道?!?/span>
三正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正 | zhèng zhēng | 止 | 5畫 | 基本字義 正 zhèng(ㄓㄥˋ) ⒈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 zhōng )。正襟危坐。 ⒉ ?合于法則的:正當(dāng)( dāng )。正派。正楷。正規(guī)。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⒊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 ⒋ ?恰好:正好。正中( zhōng )下懷。 ⒌ ?表示動作在進(jìn)行中:他正在開會。 ⒍ ?兩者相對,好的、強(qiáng)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正面。正本。 ⒎ ?純,不雜:正色。正宗。正統(tǒng)。純正。 ⒏ ?改去偏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三正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正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