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
- 拼音shàng jīng
- 注音ㄕㄤˋ ㄐ一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上京[ shàng jīng ]
⒈ ?古代對國都的通稱。
⒉ ?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為上京龍泉府。故址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西南東京城。
⒊ ?古都名。契丹會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為上京臨潢府。故址在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南。
⒋ ?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師會寧府為上京,故址在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對國都的通稱。
引《文選·班固<幽通賦>》:“皇十紀(jì)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br />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師也?!?br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德璉 發(fā)跡於此 魏,足下高視於上京?!?br />宋 劉攽 《送韓玉汝司封奉使兩浙》詩之三:“組練白玉粒,一月來上京?!?br />梁啟超 《復(fù)劉古愚山長書》:“秦 中自古帝都,萬一上京有變,則六飛行在,猶將賴之?!?/span>
⒉ ?古都名。 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為 上京 龍泉府。故址在今 黑龍江 寧安縣 西南 東京城。
⒊ ?古都名。 契丹 會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為 上京 臨潢府。故址在今 內(nèi)蒙古 巴林左旗 南。
⒋ ?古都名。 金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師 會寧府 為 上京,故址在今 黑龍江 阿城 南 白城。
國語辭典
上京[ shàng jīng ]
⒈ ?京師、首都。
引《陳書·卷四·廢帝本紀(jì)》:「張安國蕞爾兇狡,窮為小盜,仍遣使人蔣裕鉤出上京,即置行臺,分選兇黨?!?br />《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璉發(fā)跡于此魏,足下高視于上京?!?/span>
⒉ ?中國。
引《后漢書·卷八五·東夷傳·序》:「百有余歲,武帝滅之,于是東夷始通上京?!?br />《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jī)詩》:「況乃海隅,播名上京,爰應(yīng)旌招,撫翼宰庭?!?/span>
⒊ ?地名:(1)? 唐渤海以肅慎故地為「上京」。在今松江省寧安縣東南。(2)? 遼上京臨潢府。即今熱河省巴林東北的波羅城。(3)? 金上京會寧府。即今松江省阿城縣的白城。
⒋ ?到京城。
例如:「上京趕考」。
上京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上 | shàng shǎng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上 shàng(ㄕㄤˋ) ⒈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⒉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⒊ ?等級和質(zhì)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xué)藝術(shù)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⒋ ?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車。上升。 ⒌ ?去,到:上街。 ⒍ ?向前進(jìn):沖上去。 ⒎ ?增加:上水。 ⒏ ?安裝,連綴: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⒐ ?涂:上藥。 ⒑ ?按規(guī)定時間進(jìn)行或參加某種活動:上課。上班。 ⒒ ?擰緊發(fā)條 |
京 | jīng | 亠 | 8畫 | 基本字義 京 jīng(ㄐ一ㄥ) ⒈ ?國都(現(xiàn)特指中國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華(因京都是文物、人才匯集的地方,所以稱京都為“京華”)。京畿(國都和國都附近的地方)。京劇。京師(首都的舊稱)。京繡。京菜。 ⒉ ?大。 ⒊ ?古代數(shù)名,指一千萬,亦指一億兆。 ⒋ ?中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京族。 ⒌ ?姓。 異體字 亰 漢英互譯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Beijing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apital city |
上京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上京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