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子
- 拼音shào zǐ
- 注音ㄕㄠˋ ㄗˇ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哨子[ shào zi ]
⒈ ?一種能吹出尖銳聲的器物,用于集合人、操練或體育比賽時(shí)發(fā)號(hào)令。
例吹哨子。
英whistle;
⒉ ?偵探。
英spy;
⒊ ?地痞流氓。
英scandal;
引證解釋
⒈ ?口哨。
引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二折:“楊衙內(nèi) 做怕打哨子下?!?br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掙了兩掙,不曾掙得動(dòng)分毫,便嘴里打了個(gè)哨子?!?br />蕭紅 《手》:“她還一邊鋪著床鋪,一邊嘴里似乎打著哨子?!?/span>
⒉ ?用竹、金屬或塑料等制成的能吹響的器物。
引蕭乾 《往事三瞥》:“哨子一吹,乘客就拿著救生圈到甲板上指定的地點(diǎn)去排隊(duì)?!?br />蕭紅 《橋》:“黃良子 拔著洋雀草做起哨子來,給瘦孩子一個(gè),給胖孩子一個(gè)?!?/span>
⒊ ?騙子,以欺詐為業(yè)的游民。參見“哨”。
引元 高文秀 《黑旋風(fēng)》第一折:“泰安 神州謊子極多,哨子極廣,怎生得一個(gè)護(hù)臂跟隨將我去方可?!?br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那個(gè)是 劉安住 ?這里哨子每極多,大分是見我每有些家私,假裝做 劉安住 來冒認(rèn)的?!?/span>
⒋ ?在軍中做偵察工作的人,即探子。
引《英烈傳》第六七回:“﹝ 徐達(dá) ﹞便著哨子在城外繞轉(zhuǎn)了一遍,看城中無甚動(dòng)靜?!?/span>
國語辭典
哨子[ shào zi ]
⒈ ?用來示警或作信號(hào)的發(fā)聲器。
例如:「吹哨子集合!」
近叫子
⒉ ?一種民歌。常伴隨著勞動(dòng)而唱的歌曲,多帶有呼號(hào)。歌詞多為即興創(chuàng)作,四川稱為「哨子」,北方稱為「吆號(hào)子」,南方稱為「喊號(hào)子」。
⒊ ?地痞、流氓。
引元·高文秀《黑旋風(fēng)·第一折》:「泰安神州謊子極多,哨子極廣,怎生得一個(gè)護(hù)臂跟隨將我去方好?!?br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這里哨子每極多,見喒有些家私,假做劉安住來認(rèn)俺?!?/span>
英語whistle
德語Pfeife (S)?
法語sifflet
哨子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子 | zǐ | 子 | 3畫 | 基本字義 子 zǐ(ㄗˇ) ⒈ ?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 ⒉ ?植物的果實(shí)、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shí)。 ⒊ ?動(dòng)物的卵:魚子。蠶子。 ⒋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⒌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 dàn )。棋子兒。 ⒍ ?與“母”相對(duì):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 ⒎ ?對(duì)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 ⒏ ?古代對(duì)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
哨 | shào | 口 | 10畫 | 基本字義 哨 shào(ㄕㄠˋ) ⒈ ?巡邏,警戒防守的崗位:哨兵。哨卡( qiǎ ㄑㄧㄚˇ )。哨所。崗哨。放哨。 ⒉ ?古代軍隊(duì)的編制單位,歷代標(biāo)準(zhǔn)不一。 ⒊ ?一種小笛:哨子。 ⒋ ?用口吹出的高尖音:口哨兒。 ⒌ ?鳥叫。 漢英互譯 chirp、sentry post、whistle 造字法 形聲:從口、肖聲 English whistle, blow whistle; chirp |
哨子的近義詞
哨子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