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
- 拼音shà xuè
- 注音ㄕㄚˋ ㄒㄩㄝ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歃血[ shà xuè ]
⒈ ?古人盟會時(shí),微飲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
例王當(dāng)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span>
英smear the blood of a sacrifice on the mouth — an ancient form of swearing an oath;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盟會中的一種儀式。盟約宣讀后,參加者用口微吸所殺牲之血,以示誠意。一說,以指蘸血,涂于口旁。
引《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br />《淮南子·齊俗訓(xùn)》:“故 胡 人彈骨, 越 人契臂,中國歃血也。所由各異,其于信一也?!?br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 謂 楚王 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 奉銅槃而跪進(jìn)之 楚王,曰:‘王當(dāng)歃血而定從?!?br />司馬貞 索隱:“盟之所用牲貴賤不同,天子用牛及馬,諸侯用犬及豭,大夫已下用雞。今此總言盟之用血,故云‘取雞狗馬之血來’耳?!?/span>
⒉ ?指結(jié)盟。
引《新唐書·長孫無忌傳》:“突厥 頡利可汗 已盟而政亂,諸將請遂討之。帝顧新歃血,不取為失機(jī),取之失信,計(jì)猶豫,以問大臣?!?br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而當(dāng)其歃血舉義之時(shí),固未嘗以其必從而少沮?!?/span>
國語辭典
歃血[ shà xuè ]
⒈ ?古代盟誓時(shí),用牲血涂在嘴邊,表示守信不悔。
引《谷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br />《淮南子·齊俗》:「故胡人彈骨,越人契臂,中國歃血也,所由各異,其于信一也?!?/span>
英語to smear one's lips with the blood of a sacrifice as a means of pledging allegiance (old)?
歃血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血 | xiě xuè | 血 | 6畫 | 基本字義 血 xuè(ㄒㄩㄝˋ) ⒈ ?人或動物體內(nèi)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不透明液體,大多為紅色,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xì)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壓。血糖。血跡。血汗。血淚。血洗。血書。血雨腥風(fēng)。血海深仇。 ⒉ ?人類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關(guān)系:血統(tǒng)。血緣。 ⒊ ?喻剛強(qiáng)熱烈:血性。血?dú)夥絼偂?其他字義 血 xiě(ㄒ一ㄝˇ) ⒈ ?義同“血”(xuè),用于口語。多單用,如“流了點(diǎn)兒血”。也用于口語常用詞,如“雞血”、“血塊 |
歃 | shà | 欠 | 13畫 | 基本字義 歃 shà(ㄕㄚˋ) ⒈ ?〔歃血〕古人盟會時(shí),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誠意,如“歃歃為盟”。 ⒉ ?用嘴吸取。 異體字 ? 哈 喢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smear one's mouth with blood of a victim when taking an oath |
歃血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歃血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