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龍
- 拼音shé lóng
- 注音ㄕㄜˊ ㄌㄨㄥˊ
- 繁體蛇龍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蛇龍[ shé lóng ]
⒈ ?亦作“蛇龍”。
⒉ ?蛇與龍。傳說為造成洪水者。
⒊ ?比喻盤繞屈曲的樹枝。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虵龍”。
⒉ ?蛇與龍。傳說為造成洪水者。
引《孟子·滕文公下》:“禹 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 菹?!?br />漢 王充 《論衡·吉驗》:“洪水滔天,虵龍為害, 堯 使 禹 治水,驅虵龍,水治東流,虵龍潛處。”
⒊ ?比喻盤繞屈曲的樹枝。
引宋 王令 《八檜圖》詩:“雷疲風休云雨去,蛇龍鬭死猶鉤纏。”
蛇龍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蛇 | shé yí | 蟲 | 11畫 | 基本字義 蛇 shé(ㄕㄜˊ) ⒈ ?爬行動物,身體細長,體上有鱗,沒有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有的無毒。以蛙、鼠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獸類:蛇蛻。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無用的事物)。畫蛇添足。 其他字義 蛇 yí(一ˊ) ⒈ ?〔委( wěi )蛇〕見“委2”。 異體字 它 虵 漢英互譯 snake、serpent 造字法 形聲:從蟲、它聲 English snake |
龍 | lóng | 龍 | 5畫 | 基本字義 龍(龍) lóng(ㄌㄨㄥˊ) ⒈ ?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作雨:龍舟。龍燈。龍宮。龍駒(駿馬,喻才華出眾的少年)。畫龍點睛。龍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恐龍。 ⒊ ?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稱關于皇帝的東西:龍顏。龍體。龍袍。 ⒋ ?姓。 異體字 龍 竜 龒 ? ? 漢英互譯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
蛇龍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蛇龍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