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處
- 拼音shí èr chǔ
- 注音ㄕˊ ㄦˋ ㄔㄨˇ
- 繁體十二處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十二處[ shí èr chǔ ]
⒈ ?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chǎn)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chǎn)生眼識。
引證解釋
⒈ ?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chǎn)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chǎn)生眼識。
引《楞嚴經(jīng)》卷三:“復次 阿難,云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真鑒 疏:“六根、六塵,故有十二,相教權立,言根一定在內(nèi),塵一定在外。又眼惟對色,耳唯對聲,各有方所定在?!?br />明 李贄 《初潭集·師友三》:“無時不夢,無刻不夢,天以春夏秋冬夢,地以山川土石夢,人以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夢?!?br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放光》譯出后,‘事數(shù)’比較完備了,如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來說明。”
國語辭典
十二處[ shí èr chù ]
⒈ ?佛教用語。佛教將認識的官能和認識對象共分成十二類。認識官能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謂之六根。認識對象有: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處是生長門之意。因為一切心理活動都是由根和塵相結合而生,故稱為「十二處」。
引《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苦非蘊,十二處非真實。」
十二處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十 | shí | 十 | 2畫 | 基本字義 十 shí(ㄕˊ) ⒈ ?數(shù)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拾”代)。 ⒉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⒊ ?表示達到頂點:十足。十成。 異體字 什 拾 漢英互譯 decade、ten、topmos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
二 | èr | 二 | 2畫 | 基本字義 二 èr(ㄦˋ) ⒈ ?數(shù)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貳”代)。 ⒉ ?雙,比:獨一無二。 ⒊ ?兩樣,別的:二話。不二價。 異體字 弍 貳 漢英互譯 twain、two 相關字詞 兩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wo; twice |
處 | chǔ chù | 夂 | 5畫 | 基本字義 處(處) chǔ(ㄔㄨˇ) ⒈ ?居住:穴居野處。 ⒉ ?存在,置身: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 ⒊ ?跟別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處。 ⒋ ?決定,決斷:處理。 ⒌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shù)膽徒洌禾幜P。處決。 ⒍ ?止,隱退:處暑。 其他字義 處(處) chù(ㄔㄨˋ) ⒈ ?地方:處處。處所。 ⒉ ?點,部分:長( cháng )處。好處。 ⒊ ?機關,或機關、團體、單位里的部門:辦事處?;I備處。 異體字 処 處 ? 漢英互譯 deal with、ge |
十二處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十二處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