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羅漢
- 拼音shí liù luó hàn
- 注音ㄕˊ ㄌ一ㄡˋ ㄌㄨㄛˊ ㄏㄢˋ
- 繁體十六羅漢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十六羅漢[ shí liù luó hàn ]
⒈ ?指釋迦的十六名上足弟子。即賓度羅跋羅惰阇、迦諾迦伐蹉、迦諾迦跋厘惰阇、蘇頻陀、諾詎羅、跋陀羅、迦哩迦、伐阇羅弗多羅、戍博迦、半托迦、羅怙羅、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參見“十八羅漢”。
引證解釋
⒈ ?指 釋迦 的十六名上足弟子。即 賓度羅跋羅惰阇、迦諾迦伐蹉、迦諾迦跋厘惰阇、蘇頻陀、諾詎羅、跋陀羅、迦哩迦、伐阇羅弗多羅、戍博迦、半托迦、羅怙羅、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參見“十八羅漢”。
國語辭典
十六羅漢[ shí liù luó hàn ]
⒈ ?佛陀入滅后,受佛囑咐住在世間護(hù)持佛法的十六大羅漢。十六羅漢從五世紀(jì)后期,受到中國廣泛的崇拜,并成為佛教藝術(shù)重要的創(chuàng)作體裁,唐末至宋初由十六尊羅漢發(fā)展成十八尊流行中國、西藏二地。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復(fù)重請言:『所說十六大阿羅漢我輩不知其名何等?』慶友答言:『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羅惰阇;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厘墮阇;第四尊者名蘇頻陀;第五尊者名諾距羅;第六尊者名跋陀羅;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阇羅弗多羅;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羅;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如是十六大阿羅漢?!?/p>
十六羅漢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十 | shí | 十 | 2畫 | 基本字義 十 shí(ㄕˊ) ⒈ ?數(shù)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拾”代)。 ⒉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⒊ ?表示達(dá)到頂點(diǎn):十足。十成。 異體字 什 拾 漢英互譯 decade、ten、topmos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
羅 | luó | 罒 | 8畫 | 基本字義 羅(羅) luó(ㄌㄨㄛˊ) ⒈ ?捕鳥的網(wǎng):羅網(wǎng)。 ⒉ ?張網(wǎng)捕捉:羅掘(用網(wǎng)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xiàng))。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⒊ ?搜集,招致,包括:羅捕。羅致(招請人才)。網(wǎng)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gòu)罪名,陷害無辜)。 ⒋ ?散布:羅列。 ⒌ ?過濾流質(zhì)或篩細(xì)粉末用的器具:絹羅。 ⒍ ?用羅篩東西:羅面。 ⒎ ?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羅綺。羅扇。 ⒏ ?量詞,用于商業(yè),一羅合十二打。 ⒐ ?同“腡 |
六 | liù lù | 八 | 4畫 | 基本字義 六 liù(ㄌ一ㄡˋ) ⒈ ?數(shù)名,五加一(在鈔票或單據(jù)上常用大寫“陸”代):六書(古時分析漢字形、音、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六甲。六藝(a.古時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技藝;b.六經(jīng))。六欲(佛教名詞,指“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言語音聲欲”、“細(xì)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種欲望)。六合(“東”、“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
漢 | hàn | 氵 | 5畫 | 基本字義 漢(漢) hàn(ㄏㄢˋ) ⒈ ?天河:銀漢。云漢。氣沖霄漢。 ⒉ ?成年男人:漢子。老漢。 ⒊ ?中國人數(shù)最多的民族:漢族。漢人(①漢族人;②指漢代的人)。 ⒋ ?中國朝代名:漢代。漢隸(①漢代的隸書。②具有東漢碑刻風(fēng)格的隸書)。 異體字 漢 漢英互譯 Chinese、man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Chinese people; Chinese language |
十六羅漢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十六羅漢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