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字詩
- 拼音shí qī zì shī
- 注音ㄕˊ ㄑ一 ㄗˋ ㄕ
- 繁體十七字詩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十七字詩[ shí qī zì shī ]
⒈ ?誹諧詩體。全詩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組成。末句二字點(diǎn)明詩的主題,多含譏諷之意。相傳始于宋代山東·張山人·壽,流行于元祐·紹圣間。
引證解釋
⒈ ?誹諧詩體。全詩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組成。末句二字點(diǎn)明詩的主題,多含譏諷之意。相傳始於 宋 代 山東 張山人 壽,流行于 元祐 紹圣 間。參閱 宋 王闢 之《澠水燕談錄》卷十、 宋 洪邁 《夷堅(jiān)乙志·張山人詩》。
引宋 王直方 《王直方詩話·饒次守十七字詩》:“龜父 先歸,作一絶題于余書室…… 次守 既醒,作十七字和云:‘當(dāng)時(shí)為舉首,滿意望龍飛。而今已報(bào)罷,且歸。’蓋 龜父 是年自 洪州 首薦,自今上初即位,無建試也?!?/span>
十七字詩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字 | zì | 子 | 6畫 | 基本字義 字 zì(ㄗˋ) ⒈ ?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hào):文字。漢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 háng )間。字斟句酌。 ⒉ ?文字的不同形式,書法的派別:草字。篆字。顏?zhàn)?。柳字。歐字。趙字。 ⒊ ?書法的作品:字畫。字幅。 ⒋ ?字的音:字正腔圓。 ⒌ ?人的別名,亦稱“表字”,現(xiàn)多稱“號(hào)”;商店的名稱,亦稱“字號(hào)”。 ⒍ ?合同,契約:字據(jù)。 ⒎ ?舊時(shí)稱女子出嫁:待字閨中。 ⒏ ?生子,乳,愛:字乳(生育)。字孕(懷孕)。 異 |
十 | shí | 十 | 2畫 | 基本字義 十 shí(ㄕˊ) ⒈ ?數(shù)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拾”代)。 ⒉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⒊ ?表示達(dá)到頂點(diǎn):十足。十成。 異體字 什 拾 漢英互譯 decade、ten、topmos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
詩 | shī | 讠 | 8畫 | 基本字義 詩(詩) shī(ㄕ) ⒈ ?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詩歌。詩話(①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②古代說唱藝術(shù)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吟詩。 ⒉ ?中國古書名,《詩經(jīng)》的簡稱。 異體字 詩 漢英互譯 longs and shorts、poem、poesy、poetry、verse 造字法 形聲:從讠、寺聲 |
七 | qī | 一 | 2畫 | 基本字義 七 qī(ㄑ一) ⒈ ?數(shù)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柒”代)。 ⒉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⒊ ?舊時(shí)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異體字 柒 漢英互譯 seven 造字法 會(huì)意 English seven |
十七字詩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十七字詩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