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簪
- 拼音shī zān
- 注音ㄕ ㄗㄢ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蓍簪[ shī zān ]
⒈ ?以蓍草做的簪子?!俄n詩外傳》卷九:“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xiāng)(向)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后常用來比喻故物或故舊。
引證解釋
⒈ ?以蓍草做的簪子。 《韓詩外傳》卷九:“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引孔子 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xiāng)(向)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
后常用來比喻故物或故舊。 《南史·虞玩之傳》:“﹝ 齊高帝 ﹞賜以新屐, 玩之 不受。帝問其故,答曰:‘今日之賜,恩華俱重,但蓍簪弊席,復不可遺,所以不敢當?!?br />前蜀 韋莊 《同舊韻》:“美價方稀古,清名已絶今。既聞留縞帶,詎肯擲蓍簪。”
清 孫枝蔚 《虞玩之卻屐圖》詩:“新屐豈不好,云非臣所求。蓍簪與弊席,曾可棄之不。”
蓍簪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簪 | zān | 日 | 18畫 | 基本字義 簪 zān(ㄗㄢ) ⒈ ?用來綰住頭發(fā)的一種首飾,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別在頭發(fā)上:簪子。金簪。玉簪。簪纓(做官者顯貴之稱)。簪紳。 ⒉ ?插,戴:簪戴。簪菊。簪筆(古人朝見,插筆于冠,以備記事)。簪笏(古代笏以記事,簪筆以備寫,臣僚奏事執(zhí)笏簪筆。故亦稱做官)。 異體字 兂 簮 漢英互譯 hairpin 造字法 形聲:從竹、聲 English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
蓍 | shī | 艸 | 13畫 | 基本字義 蓍 shī(ㄕ) ⒈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通稱“蚰蜒草”、“鋸齒草”)。古代用其莖占卜,如“蓍龜”。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從艸、老、日聲 English milfoil, plant used in divination |
蓍簪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蓍簪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