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本
- 拼音shǒu běn
- 注音ㄕㄡˇ ㄅㄣ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手本[ shǒu běn ]
⒈ ?訴狀。
⒉ ?公文。
⒊ ?明清時(shí)見上司、座師或貴官所用的名帖。寫信時(shí)則附于信中,對(duì)方謙遜常封還。
引證解釋
⒈ ?訴狀。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行路難》是 東陽 柴廓 所造。 寶月 嘗憩其家,會(huì) 廓 亡,因竊而有之。
引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span>
⒉ ?公文。
引明 張居正 《明制體以重王言疏》:“凡官員應(yīng)給誥勑,該部題奉欽依手本到閣,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詳改定,謄寫進(jìn)呈,候批紅發(fā)下,撰述官用關(guān)防掛號(hào),然后發(fā)中書舍人寫軸用寶,此定制也?!?/span>
⒊ ?明 清 時(shí)見上司、座師或貴官所用的名帖。寫信時(shí)則附于信中,對(duì)方謙遜常封還。
引《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柳府尹 遂將參見人員花名手本,逐一點(diǎn)過不缺。”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忽然門上傳進(jìn)一個(gè)手本來,乃是:‘舊治下 云南 貢生 張寅 稟見?!?br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鮑文卿 領(lǐng)著兒子走到貢院前香蠟店里,買了一個(gè)手本,上寫‘門下 鮑文卿 叩’?!?br />清 劉鑾 《五石瓠·手本名帖》:“官司移會(huì)用六扣白柬,謂之手本; 萬歷 間士夫刺亦用六扣,然稱名帖;后以青殼黏前后葉而綿紙六扣,稱手本,為下官見上官所投。其門生初見座師,則用紅綾殼為手本,亦始 萬歷 末年?!?/span>
國語辭典
手本[ shǒu běn ]
⒈ ?用手抄寫的書籍。
⒉ ?告狀的文書。
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下·齊惠休上人齊道猷上人齊釋寶月》:「廓子賚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
⒊ ?明清時(shí)門生見座師或下官見上官時(shí)所用的名帖。
引《水滸傳·第二回》:「所有一應(yīng)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禁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bào)花名?!?br />《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長(zhǎng)班又送進(jìn)一個(gè)手本,光頭名字,沒有稱呼,上面寫著『范進(jìn)』?!?/span>
手本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手 | shǒu | 手 | 4畫 | 基本字義 手 shǒu(ㄕㄡˇ) 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著( zhuó )手(開始做,動(dòng)手)。手不釋卷。 ⒉ ?拿著:人手一冊(cè)。 ⒊ ?親自動(dòng)手:手稿。手跡。手令。手書(a.筆跡;b.親筆書信)。 ⒋ ?技能、本領(lǐng):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⒌ ?做某種事情或擅長(zhǎng)某種技能的人:國手。扒手。生產(chǎn)能手。 ⒍ ?小巧易拿的:手槍。手冊(cè)。 異體字 扌 漢英互譯 a bunch of fives、fist、hand、manus、mauley、p |
本 | běn | 木 | 5畫 | 基本字義 本 běn(ㄅㄣˇ) ⒈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⒉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duì):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zhì)上)。 ⒊ ?草的莖,樹的干:草本植物。 ⒋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⒌ ?原來:本來。本領(lǐng)。 ⒍ ?自己這方面的:本國。本身。本位。本分( fèn )。 異體字 ? 夲 楍 漢英互譯 root、this、current、capital、principal 相關(guān)字詞 原、末、標(biāo)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root, origin, source; basis |
手本的近義詞
手本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