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弦
- 拼音shǔ guó xián
- 注音ㄕㄨˇ ㄍㄨㄛˊ ㄒ一ㄢˊ
- 繁體蜀國絃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蜀國弦[ shǔ guó xián ]
⒈ ?樂府相和歌辭名。又名《四弦曲》、《蜀國四弦》。南朝梁簡文帝、隋盧思道、唐李賀等均有此作。
引證解釋
⒈ ?樂府相和歌辭名。又名《四弦曲》、《蜀國四弦》。 南朝 梁簡文帝、隋 盧思道、唐 李賀 等均有此作。
引《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四弦曲》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張永 《元嘉技録》有《四弦》一曲,《蜀國四弦》是也?!?br />唐 薛濤 《續(xù)嘉陵驛詩獻(xiàn)武相國》:“蜀 門西更上青天,強(qiáng)為公歌《蜀國絃》。”
明 楊慎 《錦津舟中對酒別劉善充》詩:“北風(fēng)胡馬南枝鳥,腸斷當(dāng)筵《蜀國絃》?!?br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伯兄五十韻》:“哀怨《江南賦》,凄涼《蜀國絃》。”
蜀國弦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弦 | xián | 弓 | 8畫 | 基本字義 弦 xián(ㄒ一ㄢˊ) ⒈ ?系在弓背兩端的、能發(fā)箭的繩狀物:弓弦。弦韋(“弦”指弓弦,“韋”是獸皮,弦緊皮軟,喻性子急緩不同。古人佩弦來警戒自己的性緩,佩韋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韋”喻朋友的規(guī)勸)。弦月(農(nóng)歷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圓,形似弓弦,故名)。上弦(農(nóng)歷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弦(農(nóng)歷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應(yīng)弦而倒。 ⒉ ?樂器上發(fā)聲的線:琴弦。弦子(a.指琴弦;b. |
蜀 | shǔ | 蟲 | 13畫 | 基本字義 蜀 shǔ(ㄕㄨˇ) ⒈ ?中國四川省的別稱:蜀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書籍)。蜀客(旅游蜀地的人)。蜀椒。蜀繡(四川出產(chǎn)的刺繡)。蜀錦。得隴望蜀。 ⒉ ?中國朝代名:蜀漢。 ⒊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帶。 異體字 蠋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
國 | guó | 囗 | 8畫 | 基本字義 國(國) guó(ㄍㄨㄛˊ) ⒈ ?有土地、人民、主權(quán)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zhì);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b.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xiàn)的人)。國格。國魂。國是(國家大計(jì),如“共商國國”)。 ⒉ ?特指中國的:國產(chǎn)。國貨。國粹。國樂( yuè ㄩㄝˋ )。國藥。 ⒊ ?姓。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 ? 漢英互譯 |
蜀國弦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蜀國弦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