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
- 拼音shū mì
- 注音ㄕㄨ ㄇ一ˋ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疏密[ shū mì ]
⒈ ?稀疏與稠密。
例疏密不勻的排列。
英density;
⒉ ?疏遠(yuǎn)與親密。
例不間疏密。
英distant and close;
⒊ ?松散與堅密。
例地有疏密,則不能無差忒?!蚶ā秹粝P談》
英loose and solid;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⒉ ?稀疏與稠密。
引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斑閒賦白,踈密有章。”
踈密,一本作“疏密”。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上王羲之書》:“試筆成文,臨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br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古無真正楷書……至國朝, 文徵仲 先生始極意結(jié)構(gòu),疎密勻稱,位置適宜?!?/span>
⒊ ?簡與繁;略與詳。
引《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衡 為作書記,輕重疎密,各得體宜?!?/span>
⒋ ?粗疏與精密。
引《晉書·律歷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
《隋書·律歷志中》:“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馬顯 等,又上《丙寅元歷》,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監(jiān)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鞏 《請令長貳自舉屬官札子》:“如臣之説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陸贄 所陳,惟陛下察其疎密,詳加損益,取進止?!?/span>
⒌ ?寬嚴(yán)。
引《晉書·刑法志》:“咸康 之世, 庾冰 好為糾察,近於繁細(xì),后益矯違,復(fù)存寬縱,疏密自由,律令無用矣?!?/span>
⒍ ?松散與堅實。
引唐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極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齊,入地則有淺深……地有疏密,則不能無差忒?!?/span>
⒎ ?疏遠(yuǎn)與親密。
引宋 蘇舜欽 《大理評事程君墓志銘》:“又樂賑人急難,不間疎密?!?/span>
⒏ ?高下。
引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南西廂》翻本既不可無,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劇……但能保與自手所填諸曲,如已經(jīng)行世之前后八種,及已填未刻之內(nèi)外八種,合而較之,必有淺深疎密之分矣。”
疏密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疏 | shū | 疋 | 12畫 | 基本字義 疏 shū(ㄕㄨ) ⒈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dǎo)。疏通。疏浚。疏解( jiě )。 ⒉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⒊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 luò )。稀疏。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⒋ ?不親密,關(guān)系遠(yuǎn)的:親疏。疏遠(yuǎn)。 ⒌ ?不細(xì)密,忽略:疏忽。 ⒍ ?空虛:志大才疏。 ⒎ ?不熟悉:生疏。 ⒏ ?粗劣:疏食。疏糲。 ⒐ ?古同“蔬”,蔬菜。 ⒑ ?分條說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條陳述的 |
密 | mì | 宀 | 11畫 | 基本字義 密 mì(ㄇ一ˋ) ⒈ ?稠,空隙小,與“稀”、“疏”相對:緊密。稠密。茂密。嚴(yán)密。密封。密布。密集。密匝匝。密鑼緊鼓(喻正式活動前的積極而緊張的準(zhǔn)備,亦作“緊鑼密鼓”)。 ⒉ ?關(guān)系近,感情好:密友。密親。 ⒊ ?不公開,不公開的事物:秘密。保密。密謀。密電。密報。密使。密信。密詔。密旨。密探。 ⒋ ?精致,細(xì)致:精密。細(xì)密。致密。密實(細(xì)密結(jié)實)。 ⒌ ?姓。 異體字 ? 宓 宻 蔤 漢英互譯 close、dense、intimate、me |
疏密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疏密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