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
- 拼音sì bù
- 注音ㄙˋ ㄅㄨ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四部[ sì bù ]
⒈ ?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名稱。將群書分為甲、乙、丙、丁或經(jīng)、史、子、集四類,稱“四部”。如:《四部備要》。詳“四部書”。唐時驃國樂工編制,分為四部。
引證解釋
⒈ ?中國 古代圖書分類名稱。將群書分為甲、乙、丙、丁或經(jīng)、史、子、集四類,稱“四部”。詳“四部書”。
例如:《四部備要》。
⒉ ?唐 時 驃國 樂工編制,分為四部。見“四部眾”。
引《新唐書·南蠻傳下·驃》:“凡樂三十,工百九十六人,分四部:一、 龜茲 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軍樂部?!?/span>
⒊ ?見“四部眾”。
國語辭典
四部[ sì bù ]
⒈ ?晉時荀勗作新簿,將群書分類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為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shù)數(shù);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丁部有詩賦、圖贊、汲冢書。見《隋書·卷三二·經(jīng)籍志一》。唐玄宗于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jīng)、史、子、集四庫。見《舊唐書·卷四六·經(jīng)籍志上》。后分類群書多沿唐例,以經(jīng)、史、子、集為四部。
德語für vier Stimmen
四部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四 | sì | 囗 | 5畫 | 基本字義 四 sì(ㄙˋ) ⒈ ?數(shù)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jīng)、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中國畫中對梅、蘭、竹、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 ⒉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中的低音“6”。 異體字 亖 肆 漢英互譯 four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four |
部 | bù | 阝 | 10畫 | 基本字義 部 bù(ㄅㄨˋ) ⒈ ?全體中的一份:部分(“分”讀輕聲)。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⒉ ?機關(guān)企業(yè)按業(yè)務范圍分設的單位:外交部。編輯部。部隊(軍隊)。 ⒊ ?具有統(tǒng)屬關(guān)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將。部屬。部首。部落( luò )。 ⒋ ?安置安排:部署。 ⒌ ?量詞:一部小說。三部汽車。 異體字 郶 漢英互譯 part、board、ministry、office 造字法 形聲:右形左聲 English part, division, section |
四部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四部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