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來線去
- 拼音sī lái xiàn qù
- 注音ㄙ ㄌㄞˊ ㄒ一ㄢˋ ㄑㄨˋ
- 繁體絲來線去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絲來線去[ sī lái xiàn qù ]
⒈ ?形容工藝細(xì)致精密。
⒉ ?謂牽扯糾纏。
引證解釋
⒈ ?形容工藝細(xì)致精密。
引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三:“洛州 昭成佛寺 有 安樂公主 造百寶香爐,高三尺,開四門,絳橋勾欄,花草、飛禽、走獸,諸天妓樂,麒麟、鸞鳳、白鶴、飛仙,絲來線去,鬼出神入,隱起鈒鏤,窈窕便娟。”
⒉ ?謂牽扯糾纏。
引《朱子語類》卷三四:“但 顏子 得圣人説一句,直是傾腸倒肚便都了,更無許多亷纖纏擾,絲來線去。”
國語辭典
絲來線去[ sī lái xiàn qù ]
⒈ ?形容互相糾纏、牽扯不絕。
引《朱子語類·卷九七·程子之書三》:「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線去?!?/span>
絲來線去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線 | xiàn | 纟 | 8畫 | 基本字義 線(綫) xiàn(ㄒ一ㄢˋ) ⒈ ?用絲、棉、麻、金屬等制成的細(xì)長可以任意曲折的東西:絲線。棉線。線圈。線材。線繩。 ⒉ ?幾何學(xué)上指一個點任意移動所構(gòu)成的圖形:直線。曲線。線條。 ⒊ ?像線的東西:光線。視線。線索(a.事情的頭緒或門徑;b.文學(xué)作品中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luò)或文章的思路)。戰(zhàn)線。生命線。 ⒋ ?量詞,用于抽象事物,數(shù)詞限用“一”,表示極少:一線希望。 異體字 綫 線 絤 漢英互譯 line、thread、string、route 造字法 形聲 |
絲 | sī | 一 | 5畫 | 基本字義 絲(絲) sī(ㄙ) ⒈ ?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是織綢緞等的原料:蠶絲。絲綢。緙(kè)絲(中國特有的一種絲織的手工藝品。亦作“刻絲”)。 ⒉ ?像絲的東西:鐵絲。菌絲。肉絲。游絲。 ⒊ ?計量單位名,10忽是1絲,10絲是1毫。 ⒋ ?表示極少或極小的量:一絲不差。 一絲笑容。 ⒌ ?綿長的思緒或感情:情絲。愁絲。 ⒍ ?指弦樂器: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竹指管樂器)。 異體字 絲 漢英互譯 a threadlike thing、silk、thread 造 |
去 | qù | 厶 | 5畫 | 基本字義 去 qù(ㄑㄨˋ) ⒈ ?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與“來”相對:去處。去路。去國。 ⒉ ?距離,差別:相去不遠(yuǎn)。 ⒊ ?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⒋ ?除掉,減掉:去掉。去皮。去勢(a.閹割;b.動作或事情終了時的氣勢)。 ⒌ ?扮演戲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⒍ ?用在動詞后,表示趨向:上去。進去。 ⒎ ?用在動詞后,表示持續(xù):信步走去。 ⒏ ?漢語四聲之一:去聲(a.古漢語四聲的第 |
來 | lái | 木 | 7畫 | 基本字義 來(來) lái(ㄌㄞˊ) ⒈ ?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來回。來往。過來。歸來。來鴻去燕(喻來回遷徙,不能在一地常??;亦喻書信來往)。 ⒉ ?從過去到現(xiàn)在:從來。向來。 ⒊ ?現(xiàn)在以后,未到的時間:來年。將來。來日方長。 ⒋ ?用在數(shù)詞或數(shù)量詞后面,表示約略估計:二百來頭豬。 ⒌ ?做某個動作:胡來。 ⒍ ?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來動腦筋。 ⒎ ?用在動詞后,表示做過(一般均可用“來著”) |
絲來線去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絲來線去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