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公堤
- 拼音sū gōng dī
- 注音ㄙㄨ ㄍㄨㄥ ㄉ一
- 繁體蘇公堤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蘇公堤[ sū gōng dī ]
⒈ ?亦稱“蘇堤”。亦稱“蘇堤”。
⒉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北宋元佑年間,蘇軾知杭州時(shí),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王廟,分西湖為內(nèi)外兩湖。其間有橋六座,夾道雜植花柳,有“六橋煙柳”之稱。
⒊ ?在廣東省惠州市西湖(舊稱豐湖)中。宋紹圣年間,蘇軾知惠州時(shí),買豐湖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參閱《嘉慶一統(tǒng)志·惠州·蘇公堤》。
引證解釋
⒈ ?亦稱“蘇堤”。亦稱“蘇隄”。
⒉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中。 北宋 元祐 年間, 蘇軾 知 杭州 時(shí),疏浚 西湖,堆泥筑堤,南起 南屏山,北接 岳王廟,分 西湖 為內(nèi)外兩湖。其間有橋六座,夾道雜植花柳,有“六橋煙柳”之稱。參閱《宋史·河渠志七》。
引明 皇甫涍 《西湖歌寄方思道》:“青山蕩漾春風(fēng)來, 蘇公堤 邊花正開?!?br />《西湖志·名勝一》:“蘇隄 春曉,為十景之首?!?br />清 趙翼 《西湖晤袁子才喜贈》詩:“蘇堤 二月春如水, 杜牧 三生髩有絲?!?/span>
⒊ ?在 廣東省 惠州市 西湖 (舊稱 豐湖 )中。 宋 紹圣 年間, 蘇軾 知 惠州 時(shí),買 豐湖 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參閱《嘉慶一統(tǒng)志·惠州·蘇公堤》。
蘇公堤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蘇 | sū sù | 艸 | 7畫 | 基本字義 蘇(囌) sū(ㄙㄨ) ⒈ ?植物名(“紫蘇”或“白蘇”的種子,稱“蘇子”)。 ⒉ ?指須頭下垂物:流蘇。 ⒊ ?昏迷中醒過來:蘇生。蘇醒。死而復(fù)蘇。 ⒋ ?緩解,解除:以蘇其困。 ⒌ ?特指“江蘇省”、“蘇州市”:蘇劇。蘇繡(蘇州的刺繡)。 ⒍ ?前“蘇聯(lián)”的簡稱。中國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shí)期曾把當(dāng)時(shí)的工農(nóng)民主政權(quán)組織稱為“蘇維?!?;把當(dāng)時(shí)的根據(jù)地稱為“蘇區(qū)”。 ⒎ ?姓。 ⒏ ?見“嚕”字“嚕蘇”。 其他字義 蘇 sù(ㄙㄨ |
公 | gōng | 八 | 4畫 | 基本字義 公 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認(rèn)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國家,社會,大眾:公共。公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 ⒋ ?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bào)。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保晃鳚h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 |
堤 | dī | 土 | 12畫 | 基本字義 堤 dī(ㄉ一) ⒈ ?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擋水的高岸:河堤。海堤。堤岸。堤壩。堤防。堤堰。 異體字 坁 隄 埞 ? 漢英互譯 bank、mound 造字法 形聲:從土、是聲 English dike |
蘇公堤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蘇公堤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