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
- 拼音tiān mǎ
- 注音ㄊ一ㄢ ㄇㄚˇ
- 繁體天馬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天馬[ tiān mǎ ]
⒈ ?駿馬的美稱。
⒉ ?傳說中獸名。
⒊ ?神馬。
⒋ ?星名。屬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
⒌ ?螳螂的別名。
引證解釋
⒈ ?駿馬的美稱。
引《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fā)書《易》,云‘神馬當(dāng)從西北來’。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云。”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唐 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br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 黃龍 飲,從西天馬來。”
⒉ ?傳說中獸名。
引《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span>
⒊ ?神馬。
引《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quán)奇,籋浮云,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為友?!?br />《云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br />明 劉基 《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fēng)埃?!?/span>
⒋ ?星名。屬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
引《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span>
⒌ ?螳螂的別名。
引《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漢 高誘 注:“螳蜋,一曰天馬?!?br />《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 許叔重 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span>
國語辭典
天馬[ tiān mǎ ]
⒈ ?本指古代西域大宛所產(chǎn)之良馬,后凡駿馬亦稱之。
引《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及得大宛汗血,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云?!?br />《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⒉ ?天帝所乘的神馬。
引《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span>
⒊ ?神話傳說中的怪獸。
引《山海經(jīng)·北三經(jīng)》:「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span>
⒋ ?螳螂的別名。參見「螳螂」條。
引《呂氏春秋·仲夏紀》漢·高誘注:「螳螂,一曰天馬?!?/span>
⒌ ?星名。屬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
引《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天馬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天 | tiān | 大 | 4畫 | 基本字義 天 tiān(ㄊ一ㄢ) ⒈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際。天罡(北斗星)。天淵(上天和深淵,喻差別大)。天馬行空(喻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⒉ ?在上面:天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⒊ ?氣候:天氣。天冷。 ⒋ ?季節(jié),時節(jié):冬天。 ⒌ ?日,一晝夜,或?qū)V笗冮g:今天。 ⒍ ?指神仙或他們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宮。 ⒎ ?自然界:天塹。天時。天籟(自然界的聲音,如風(fēng)聲、鳥聲、流水聲)。 ⒏ ?〔天干( gān )〕古代用來記日或年 |
馬 | mǎ | 馬 | 3畫 | 基本字義 馬(馬) mǎ(ㄇㄚˇ) ⒈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 ⒉ ?大:馬蜂。馬勺。 ⒊ ?姓。 異體字 馬 漢英互譯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
天馬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天馬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