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宗
- 拼音tiān tāi zōng
- 注音ㄊ一ㄢ ㄊㄞ ㄗㄨ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天臺宗[ tiān tāi zōng ]
⒈ ?中國佛教派別之一。
引證解釋
⒈ ?中國 佛教派別之一。 北齊 慧文禪師 悟 印度 龍樹 《中觀論》的宗旨,以授 南岳慧思,傳于 隋 智顗。知顗 依據《法華經》,著作《法華玄義》、《摩訶止觀》、《法華文句》,建立空、假、中三諦圓融并止觀雙運的修行方法,遂創(chuàng)此宗。 智顗 常住 天臺山,故名。又因以《法華經》為主要的教義根據,亦稱法華宗。天臺宗盛行于 唐,衰于 五代,至 宋 復興。因爭論 智顗 《金光明經玄義》的真?zhèn)蔚葐栴},分為山家、山外兩派。山外派受他宗影響,被斥為不純,不久衰微。九世紀初, 日 僧 最澄 入 唐 學習天臺教義,傳入 日本。十一世紀末, 朝鮮 僧 義天 入 宋 學習天臺教義,傳入 朝鮮。
國語辭典
天臺宗[ tiān tái zōng ]
⒈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隋僧智?所創(chuàng),因智?晚年居住天臺山,故稱為「天臺宗」。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故也稱為「法華宗」。強調止觀雙修的原則,發(fā)明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時八教判釋整體佛法。在傳承系譜上,尊龍樹為初祖,以北齊慧文為二祖,慧思為三祖,智?是四祖。自智?以來,代代相傳。十一世紀初,因爭論智?《金光明玄義廣本》的真?zhèn)?,分為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傳者都是山家派?/p>
英語Tiantai school of Buddhism
德語Schule des Lotos-Sutra (S, Buddh)?, Tendai-shū (S, Buddh)?, Tiantai Zong (S, Buddh)?
天臺宗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宗 | zōng | 宀 | 8畫 | 基本字義 宗 zōng(ㄗㄨㄥ) ⒈ ?家族的上輩,民族的祖先:祖宗。宗廟。宗祠。 ⒉ ?家族:宗法(封建社會以家族為中心,按制統(tǒng)遠近區(qū)別親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 ⒊ ?派別:宗派。禪宗(佛教的一派)。 ⒋ ?主要的目的和意圖:宗旨。開宗明義。 ⒌ ?尊奉:宗仰。 ⒍ ?為眾人所師法的人物:宗師。 ⒎ ?量詞,指件或批:一宗心事。 ⒏ ?姓。 漢英互譯 ancestor、clan、model、principal aim、purpose、sect 造字法 會意:從宀、示 |
天 | tiān | 大 | 4畫 | 基本字義 天 tiān(ㄊ一ㄢ) ⒈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際。天罡(北斗星)。天淵(上天和深淵,喻差別大)。天馬行空(喻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⒉ ?在上面:天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⒊ ?氣候:天氣。天冷。 ⒋ ?季節(jié),時節(jié):冬天。 ⒌ ?日,一晝夜,或專指晝間:今天。 ⒍ ?指神仙或他們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宮。 ⒎ ?自然界:天塹。天時。天籟(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 ⒏ ?〔天干( gān )〕古代用來記日或年 |
臺 | tái tāi | 口 | 5畫 | 基本字義 臺(臺、檯、颱) tái(ㄊㄞˊ) ⒈ ?高平的建筑物:亭臺樓閣。 ⒉ ?敬辭,用于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臺鑒。臺甫。 ⒊ ?像臺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臺。窗臺。燈臺。 ⒋ ?量詞:一臺戲。 ⒌ ?臺灣省的簡稱:臺胞。臺幣。 ⒍ ?姓。 ⒎ ?桌子、案子:寫字臺。 ⒏ ?發(fā)生在太平洋西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極猛烈的風暴,稱“臺風”。 其他字義 臺 tāi(ㄊㄞ) ⒈ ?〔天臺〕①山名,在中國浙江??;②地名,在中國浙江省。 異體字 ? |
天臺宗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天臺宗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