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衡
- 拼音tí héng
- 注音ㄊ一ˊ ㄏㄥ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提衡[ tí héng ]
⒈ ?亦作“提珩”。謂用秤稱物,以平輕重。引申為抗衡。
⒉ ?謂簡(jiǎn)選官吏。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提珩”。謂用秤稱物,以平輕重。引申為抗衡。
引《管子·輕重乙》:“則是寡人之國,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萬乘之號(hào)而無千乘之用也,以是與天子提衡爭(zhēng)秩於諸侯,為之有道乎?”
漢 桓寬 《鹽鐵論·論功》:“七國之時(shí),皆據(jù)萬乘,南面稱王,提珩為敵國累世?!?br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xué)碑》:“既而三河失統(tǒng),九州之寳幣不歸;四塞提衡,萬里之長(zhǎng)城繼作。”
⒉ ?謂簡(jiǎn)選官吏。
引《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紀(jì)于茲。”
李善 注:“言選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銓曹》:“吏部候人數(shù)滿百或二百,即引試,量書、判注擬,乃無被放者。故吏曹四時(shí)提衡,略無休暇?!?/span>
提衡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衡 | héng | 行 | 16畫 | 基本字義 衡 héng(ㄏㄥˊ) ⒈ ?秤桿,泛指秤:衡器。衡鏡(借指辨別是非善惡的標(biāo)準(zhǔn))。衡鑒(衡鏡)。 ⒉ ?稱量:衡鈞(借指執(zhí)掌國政之權(quán))。 ⒊ ?反復(fù)思索做出決定,比較評(píng)定:權(quán)衡。衡情度理。 ⒋ ?平,對(duì)等:平衡。均衡。 ⒌ ?指北斗星:衡漢(北斗星和銀河)。 ⒍ ?古同“橫”,縱橫。 異體字 漢英互譯 judge、weigh、weighing apparatus 造字法 形聲:從角、從大、行聲 English measure, weigh, judge, consider |
提 | tí dī dǐ | 扌 | 12畫 | 基本字義 提 tí(ㄊ一ˊ) ⒈ ?垂手拿著有環(huán)、柄或繩套的東西:提壺。提燈。提籃。提包。提盒。提綱挈領(lǐng)。 ⒉ ?引領(lǐng)(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膽。提升。提挈。提攜。 ⒊ ?說起,舉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議。提名。提案。提要。 ⒋ ?將犯人從關(guān)押之處帶出來:提審。提犯人。 ⒌ ?率領(lǐng),調(diào)遣:提兵。 ⒍ ?取出:提取。提貨。 ⒎ ?漢字筆形之一,即挑。 ⒏ ?舀取油、酒等液體的一種用具:油提。酒提。 ⒐ ?古代鼓名:“師帥執(zhí)提”。 |
提衡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提衡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