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 注音ㄊㄨㄟˋ ㄅ一ˋ ㄙㄢ ㄕㄜ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
⒈ ?比喻對人讓步,避免沖突。
英fink out; keep sb. at arm's length;
引證解釋
⒈ ?舍,軍行三十里。后 重耳 返國執(zhí)政, 晉 楚 城濮 之戰(zhàn), 晉 軍果“退三舍以辟之”。
引春秋 晉 公子 重耳 出亡至 楚,楚成王 禮遇 重耳,并問:“公子若反 晉國,則何以報不穀?”
重耳 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 晉國,晉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br />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后因以“退避三舍”表示退讓,不敢與爭。 明 葉憲祖 《鸞鎞記·京晤》:“似你這般詩才,不怕 杜羔 不退避三舍?!?br />《儒林外史》第十回:“賢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br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閑的 吳教授,他卻要退避三舍,再也輪不到他?!?/span>
國語辭典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
⒈ ?比喻遇到實力很強的對手,為避免正面沖突折損太多,乃主動讓步,不與人爭。參見「辟君三舍」條。
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賢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br />《鏡花緣·第五六回》:「非獨本郡眾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閨才,亦當退避三舍哩!」
近遠而避之
反周旋到底
德語etw. umgehen, vermeiden (V)?
退避三舍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退 | tuì | 辶 | 9畫 | 基本字義 退 tuì(ㄊㄨㄟˋ) ⒈ ?向后移動,與“進”相對:退步。退路。退卻。退讓。倒退。 ⒉ ?離開,辭去:退席。退伍。退職。退休。引退。 ⒊ ?送還,不接受,撤銷:退還。 ⒋ ?脫落:退色。退毛。減退。 ⒌ ?和柔的樣子:退然。 ⒍ ?遲緩,畏縮:“求也退”。 異體字 褪 漢英互譯 cancel、fade、move back、quit、recede、withdraw 相關(guān)字詞 進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step back, retreat, withdraw |
舍 | shě shè | 舌 | 8畫 | 基本字義 舍 shě(ㄕㄜˇ) ⒈ ?放棄,不要了:舍己為人。舍近求遠。四舍五入。 ⒉ ?施舍:舍粥。舍藥。 其他字義 舍 shè(ㄕㄜˋ) ⒈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⒉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⒊ ?謙辭,多指親屬中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舍弟。舍侄。舍親。 ⒋ ?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喻對人讓步)。 ⒌ ?姓。 異體字 捨 舎 漢英互譯 abandon、give alms、give up、house、hut、shed 相關(guān)字詞 取 造字法 象形:上邊是屋頂,下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避 | bì | 辶 | 16畫 | 基本字義 避 bì(ㄅ一ˋ) ⒈ ?躲,設(shè)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⒉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異體字 辟 漢英互譯 avoid、prevent、shun 相關(guān)字詞 躲、就 造字法 形聲:從辶、辟聲 English avoid; turn aside; escape; hide |
退避三舍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退避三舍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