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臑
- 拼音tún nào
- 注音ㄊㄨㄣˊ ㄋㄠˋ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豚臑[ tún nào ]
⒈ ?豬的前肢。
引證解釋
⒈ ?豬的前肢。
引《新唐書(shū)·畢諴崔彥昭等傳贊》:“觀(guān) 綮 樸 輩不次而用,捭豚臑拒貙牙,趣亡而已。”
豚臑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huà) | 意思解釋 |
---|---|---|---|---|
豚 | tún | 豕 | 11畫(huà) | 基本字義 豚 tún(ㄊㄨㄣˊ) ⒈ ?〔豚鼠〕哺乳動(dòng)物,亦稱(chēng)“荷蘭豬”、“天竺鼠”。 ⒉ ?小豬,亦泛指豬:豚肩。豚蹄。豚兒(謙稱(chēng)自己的兒子)。 異體字 腞 逐 豘 肫 ? 漢英互譯 pig 造字法 形聲:從月、豕聲 English small pig, suckling pig; suffle |
臑 | nào | 月 | 18畫(huà) | 基本字義 臑 nào(ㄋㄠˋ) ⒈ ?牲畜前肢的下半截。 ⒉ ?中醫(yī)指人自肩至肘前側(cè)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 造字法 形聲:從月、需聲 English soft |
豚臑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豚臑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