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
- 拼音tǔ zú
- 注音ㄊㄨˇ ㄗㄨˊ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土族[ tǔ zú ]
⒈ ?分布于青海、甘肅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約193萬人(1990年)。用土語,有文字,通用漢文、藏文。信藏傳佛教。喝酥油奶茶。精養(yǎng)良馬,騎術(shù)高超。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擂臺會、丹麻戲會、“納頓”(慶豐收會)。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
引證解釋
⒈ ?中國 少數(shù)民族之一。在民族形成過程中主要與吐谷渾、蒙古諸族有淵源關(guān)系。人口十五萬余。分布在 青海 互助、民和、大通、樂都 及 甘肅 天祝、蘭州市 等地。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漢語,用漢文。多信喇嘛教。
⒉ ?世代定居本土的民族。
引梁啟超 《中國史敘論·人種》:“其一 苗 種,是 中國 之土族也?!?/span>
國語辭典
土族[ tǔ zú ]
⒈ ?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人口約十九萬。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東部河湟流域。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信仰西藏佛教。以農(nóng)業(yè)、牧業(yè)為生。家庭行一夫一妻制,流行早婚。
英語Tu or White Mongol ethnic group of Qinghai
德語Tu, Tu-Volk, Tu-Volksgruppe (Eig)?
法語Tu (ethnie)?
土族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族 | zú | 方 | 11畫 | 基本字義 族 zú(ㄗㄨˊ) ⒈ ?親屬,泛指同姓之親:族規(guī)。族長。家族。 ⒉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種族。 ⒊ ?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wěn)定共同體,他們有共同的語言、經(jīng)濟(jì)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質(zhì):民族。 ⒋ ?聚居而有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群的統(tǒng)稱:宗族。氏族。部族。 ⒌ ?事物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芳香族。 ⒍ ?封建時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親、妻家的人都?xì)⑺溃鹤鍦纭?⒎ ?聚合,集中:云 |
土 | tǔ | 土 | 3畫 | 基本字義 土 tǔ(ㄊㄨˇ) ⒈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黃土。 ⒉ ?疆域:國土。領(lǐng)土。 ⒊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⒋ ?民間生產(chǎn)的(區(qū)別于“洋”):土方(民間流傳的藥方,亦稱“偏方”)。 ⒌ ?不合潮流:土氣。 ⒍ ?未熬制的鴉片:煙土。 ⒎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⒏ ?中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⒐ ?姓。 異體字 圡 社 漢英互譯 dust、earth、ground、homemade、land、local、soil、unrefined 相關(guān)字詞 洋 造字法 象形:像土塊 |
土族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土族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