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
- 拼音wài fāng
- 注音ㄨㄞˋ ㄈㄤ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外方[ wài fāng ]
⒈ ?山名。即嵩高。五岳之一。外地;遠方。指向門外。
引證解釋
⒈ ?山名。即 嵩高。五岳之一。
引《書·禹貢》:“熊耳 外方 桐柏,至于 陪尾?!?br />孔穎達 疏:“嵩高 山在 穎川 嵩高縣,古文以為 外方山?!?/span>
⒉ ?外地;遠方。
引《南齊書·王琨傳》:“外方小郡,當乞寒賤?!?br />唐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二:“來時走馬隨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br />《三國演義》第五回:“沛國 譙 人 夏侯惇,字 元讓,乃 夏侯嬰 之后;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駡其師, 惇 殺之,逃于外方?!?/span>
⒊ ?指向門外。
引《云笈七籤》卷十一:“列位次坐向外方?!?/span>
國語辭典
外方[ wài fāng ]
⒈ ?外面。
近外路 外鄉(xiāng)
⒉ ?遠方、外地。
引《南史·卷三二·王弘傳》:「外方小郡,當乞寒賤,省官何容復奪之?!?br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萬雪齋請諸位吃著說道:『像這樣東西,也是外方來的?!弧?/span>
外方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外 | wài | 夕 | 5畫 | 基本字義 外 wài(ㄨㄞˋ) ⒈ ?與“內(nèi)”、“里”相對:外邊。外因。里應(yīng)( yìng )外合。外行( háng )。 ⒉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⒊ ?指“外國”:外域。外賓。外商。 ⒋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戚:外公。外婆。外甥。 ⒌ ?稱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⒍ ?稱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⒎ ?關(guān)系疏遠的:外人。 ⒏ ?對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號(綽號)。外史(指正史 |
方 | fāng | 方 | 4畫 | 基本字義 方 fāng(ㄈㄤ) ⒈ ?四個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方形的立體;正方形.長方形 ⒉ ?數(shù)學上指某數(shù)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⒊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⒋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⒌ ?地區(qū),地域: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圓。方隅(邊疆)。方輿(指領(lǐng)域,亦指大地)。 ⒍ ?辦法,做法,技巧:方式。方法。教導有方。貽笑大方。 ⒎ ?種,類:變幻無方。儀態(tài)萬方。 ⒏ ?為治療某種疾病而組合起來的若 |
外方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