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丘
- 拼音wǔ bǐ qiū
- 注音ㄨˇ ㄅ一ˇ ㄑ一ㄡ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比丘[ wǔ bǐ qiū ]
⒈ ?佛教謂最早從釋迦牟尼在鹿野苑聞法出家的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等五人。是為佛教有“僧寶”之始。相傳釋迦牟尼初出家時(shí),其父凈飯王勸阻無效,派上述五人相隨,后受感化而出家。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謂最早從 釋迦牟尼 在 鹿野苑 聞法出家的 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 等五人。是為佛教有“僧寶”之始。相傳 釋迦牟尼 初出家時(shí),其父 凈飯王 勸阻無效,派上述五人相隨,后受感化而出家。
引《佛本行集經(jīng)·那羅陀出家品》:“是時(shí)世間,即成九十二阿羅漢、第一世尊、后五比丘并及長老 耶輸陀 身?!?/span>
國語辭典
五比丘[ wǔ bǐ qiū ]
⒈ ?佛教稱釋迦牟尼成佛后,最先跟他出家的五位弟子。也就是他初出家時(shí),其父派給他的五名親信隨從。即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和摩訶男拘利。
五比丘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shí)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gè)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丘 | qiū | 丿 | 5畫 | 基本字義 丘 qiū(ㄑ一ㄡ) ⒈ ?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⒉ ?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 ⒊ ?墳?zāi)梗呵鹉梗ù竽梗?。丘壟?⒋ ?量詞,指用田塍隔開的水田:一丘十畝大的小田。 ⒌ ?眾人聚居的地方:丘民(鄉(xiāng)民,邑民)。 ⒍ ?用磚石封閉有尸體的棺材。 ⒎ ?姓。 異體字 ? ? 丠 坵 邱 漢英互譯 grave、hillock、mound 造字法 象形:像地面上并立著兩個(gè)小山峰 English hill; elder; empty; a name |
比 | bǐ | 比 | 4畫 | 基本字義 比 bǐ(ㄅ一ˇ) ⒈ ?較量高低、長短、遠(yuǎn)近、好壞等:比賽。比附。對(duì)比。評(píng)比。 ⒉ ?能夠相匹:今非昔比。無與倫比。 ⒊ ?表示比賽雙方勝負(fù)的對(duì)比:三比二。 ⒋ ?表示兩個(gè)數(shù)字之間的倍數(shù)、分?jǐn)?shù)等關(guān)系:比例。比值。 ⒌ ?譬喻,摹擬:比如。比方。比興( xìng )(文學(xué)寫作的兩種手法。“比”是譬喻;“興”是烘托)。比畫。比況(比照,相比)。 ⒍ ?靠近,挨著:比比(一個(gè)挨一個(gè),如“比比皆是”)。比肩繼踵。比鄰。鱗次櫛比 |
五比丘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比丘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