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
- 拼音wǔ dài shǐ
- 注音ㄨˇ ㄉㄞˋ ㄕ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代史[ wǔ dài shǐ ]
⒈ ?梁、唐、晉、漢、周五代是我國歷史上最紛亂的時(shí)期之一,因以“五代史”比喻爭吵。
引證解釋
⒈ ?梁、唐、晉、漢、周 五代是我國歷史上最紛亂的時(shí)期之一,因以“五代史”比喻爭吵。
引元 張國寶 《羅李郎》第三折:“上長街百樣風(fēng)流事,到家中一千場五代史?!?br />明 賈仲名 《對(duì)玉梳》第二折:“因甚的鬧炒炒做不的箇存活,每日間八陽經(jīng)便少呵也有三千卷,五代史至輕呵也有二百合,又不是風(fēng)魔?!?/span>
國語辭典
五代史[ wǔ dài shǐ ]
⒈ ?五代的史書。有新、舊二種,舊者一百五十卷,為宋薛居正撰,新者七十五卷,為歐陽修重加修定。
英語History of the Five Dynasties, eighteenth of the 24 dynastic histories 二十四史[Er4 shi2 si4 Shi3], compiled under Xue Juzheng 薛居正[Xue1 Ju1 zheng4] in 974 during Northern Song 北宋[Bei3 Song4], 150 scrolls
五代史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shí)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gè)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史 | shǐ | 口 | 5畫 | 基本字義 史 shǐ(ㄕˇ) ⒈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huì)的發(fā)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xué)科:歷史。通史。斷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學(xué)史。史詩。史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歷史著作)。史壇。史評(píng)。史前(沒有書面記錄的遠(yuǎn)古)。史不絕書。 ⒉ ?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太史。內(nèi)史。 ⒊ ?古代官職:刺史。御史。 ⒋ ?姓。 異體字 ? 漢英互譯 history 造字法 會(huì)意 English history, chronicle, annals |
代 | dài | 亻 | 5畫 | 基本字義 代 dài(ㄉㄞˋ) ⒈ ?替:代替。代辦。代銷。代序。代表。 ⒉ ?歷史上劃分的時(shí)期:時(shí)代。世代。古代。近代?,F(xiàn)代。當(dāng)( dāng )代。年代。 ⒊ ?世系的輩分:下一代。 ⒋ ?姓。 漢英互譯 era 造字法 會(huì)意:從亻、從弋 English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
五代史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代史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