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
- 拼音wǔ gēng
- 注音ㄨˇ ㄍㄥ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更[ wǔ gēng ]
⒈ ?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英the five periods of the night;
⒉ ?指第五更。
例夜夜達五更。——《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英before dawn; the fifth watch just before dawn;
引證解釋
⒈ ?古代鄉(xiāng)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員。詳“三老五更”。
引《魏書·尉元傳》:“卿以七十之齡,可充五更之選?!?/span>
⒉ ?舊時自黃昏至拂曉一夜間,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段,謂之“五更”。又稱五鼓、五夜。
引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 漢 魏 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jié)……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span>
⒊ ?特指第五更的時候。即天將明時。
引南朝 陳 伏知道 《從軍五更轉》詩之五:“五更催送籌,曉色映山頭?!?br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皇上日閱實錄》:“五更時,上已遣小內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啟庫取書?!?br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邊,風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國語辭典
五更[ wǔ gēng ]
⒈ ?稱長老為「五更」。古天子養(yǎng)老有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禮事之。見《禮記·文王世子》。
⒉ ?舊時以漏刻計時,從傍晚到次日清晨,分為五個時段,稱為「五更」。相當于自午后七時起算,每一時段,為兩小時,至清晨五時。北齊·顏之推也作「五夜」。
引《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jié)……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弧?/span>
⒊ ?特指第五更,即天將亮時。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次日五更,王冕起來收拾行李,吃了早飯,恰好秦老也到。」
《紅樓夢·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
英語fifth of the five night watch periods 03:00-05:00 (old)?
法語cinquième des cinq périodes de surveillance de la nuit de 03h00 à 05h00 (arch.)?
五更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更 | gēng gèng | 曰 | 7畫 | 基本字義 更 gēng(ㄍㄥ) ⒈ ?改變,改換:更正。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復興)。更衣(a.換衣服;b.婉辭,上廁所)。更定(改訂)。更迭(輪流更換)。更遞。更番。更新(舊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張(調節(jié)琴弦,喻變更或改革)。 ⒉ ?經歷:少( shào )不更事(年齡小,沒有經歷過多少事情)。 ⒊ ?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更時。更闌。更夫。更鼓。更漏(原指計時用的漏壺,后泛指時辰)。 其他字義 更 gèng(ㄍㄥˋ) |
五更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更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