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粒松
- 拼音wǔ lì sōng
- 注音ㄨˇ ㄌ一ˋ ㄙㄨㄥ
- 繁體五粒鬆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五粒松(五粒鬆)[ wǔ lì sōng ]
⒈ ?松的一種。因一叢五葉如釵形而得名。或以為五粒之粒當(dāng)讀為鬣,訛為粒,每五鬣為一葉。故又稱“五鬣松”。一說(shuō),一叢有五粒子,形如桃仁,可食,因以粒名之。
引證解釋
⒈ ?松的一種。因一叢五葉如釵形而得名?;蛞詾槲辶V.?dāng)讀為鬣,訛為粒,每五鬣為一葉。故又稱“五鬣松”。一說(shuō),一叢有五粒子,形如桃仁,可食,因以粒名之。 唐 李賀 有《五粒小松歌》。參閱 唐 段成式 《酉陽(yáng)雜俎·木篇》、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shí)》、 宋 吳聿 《觀林詩(shī)話》。
引《太平御覽》卷九五三引 周景式 《廬山記》:“石門巖 即松林也。南臨 石門澗,澗中仰視之,離離駢麈尾,號(hào)為麈尾松,西嶺異然如馬鬣,又葉五粒者,名五粒松?!?br />清 顧炎武 《送李生南歸寄戴笠錫闡二高士》詩(shī):“華山 五粒松,寄向 江東 去?!?/span>
五粒松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huà)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huà)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xiě)“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guó)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shí)期)。五帝(中國(guó)傳說(shuō)中的五個(gè)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松 | sōng | 木 | 8畫(huà) | 基本字義 松(鬆) sōng(ㄙㄨㄥ) ⒈ ?種子植物的一屬,一般為常綠喬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節(jié)油等。種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針。松脂。松香。松子。 ⒉ ?稀散,不緊密,不靠攏,與“緊”相對(duì):捆得太松。土質(zhì)松軟。蓬松。寬松。疏松。松懈。 ⒊ ?放開(kāi):松手。松綁。松心。 ⒋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魚(yú)松。 ⒌ ?姓。 異體字 ? 庺 枀 枩 柗 梥 鬆 漢英互譯 loose、looseness、not hard up、pine、relax、soft 相關(guān)字詞 緊 造字法 形聲:從木 |
粒 | lì | 米 | 11畫(huà) | 基本字義 粒 lì(ㄌ一ˋ) ⒈ ?成顆的東西,細(xì)小的固體:米粒。鹽粒。顆粒。粒子(a.成果的、細(xì)小的東西,“子”讀輕聲;b.指“基本粒子”,物理學(xué)上指構(gòu)成物體的最簡(jiǎn)單的物質(zhì))。 ⒉ ?量詞,多指顆粒狀的東西:一粒米。一粒珍珠。 異體字 漢英互譯 grain、granule 造字法 形聲:從米、立聲 English grain; small particle |
五粒松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五粒松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