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語
- 拼音xià yǔ
- 注音ㄒ一ㄚˋ ㄩˇ
- 繁體下語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下語[ xià yǔ ]
⒈ ?措辭;用語。
⒉ ?迷信謂鬼神借活人之口為它代言。
引證解釋
⒈ ?措辭;用語。
引宋 蘇軾 《西江月·昨夜扁舟京口》詞:“此景百年幾變,箇中下語千難。”
宋 王楙 《野客叢書·漢人下語》:“鄒陽 曰‘ 高皇帝 收敝民之倦’, 谷永 曰:‘陛下當(dāng)盛壯之隆’…… 漢 人文章有如此下語者,似覺意疊,要不害於理。”
⒉ ?迷信謂鬼神借活人之口為它代言。
引宋范鎮(zhèn) 《東齋紀(jì)事》卷五:“三司副使 陳洎 既卒,數(shù)下語處其家事……所憑而下語者小婢,才十二歲耳。”
國語辭典
下語[ xià yǔ ]
⒈ ?用言語表達(dá)。
引宋·蘇軾〈西江月·昨夜扁舟京口〉詞:「此景百年幾變,個(gè)中下語千難。」
宋·陸游〈閑中頗自適戲書示客〉詩:「巢許夔龍竟誰是?請(qǐng)君下語勿匆匆?!?/span>
⒉ ?一種迷信。指鬼魂附在人身說話。
引宋·郭彖《睽車志·卷四》:「一夕為鬼所憑,下語云:『我李貫也,爾先為吾妻。』」
下語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語 | yǔ yù | 讠 | 9畫 | 基本字義 語(語) yǔ(ㄩˇ) ⒈ ?話:語言。漢語。英語。語錄。語匯。語重心長(zhǎng)。 ⒉ ?指“諺語”或“古語”:語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⒊ ?代替語言的動(dòng)作:手語。旗語。 ⒋ ?說:細(xì)語。低語。 其他字義 語(語) yù(ㄩˋ) ⒈ ?告訴:不以語人。 異體字 語 漢英互譯 Punjabi 造字法 形聲:從讠、吾聲 English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
下 | xià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下 xià(ㄒ一ㄚˋ) ⒈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duì):下層。下款。 ⒉ ?等級(jí)低的:下級(jí)。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xué)藝術(shù)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xué)藝術(shù),常與“陽春白雪”對(duì)舉)。 ⒊ ?方面,方位:兩下都同意。 ⒋ ?次序或時(shí)間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⒌ ?由高處往低處,降落:下山。下車。下馬。下達(dá)。 ⒍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⒎ ?進(jìn)入:下海。 ⒏ ?投送:下書。 ⒐ ?到規(guī)定時(shí)間 |
下語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下語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