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山
- 拼音yān zhī shān
- 注音一ㄢ ㄓ ㄕㄢ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胭脂山[ yān zhī shān ]
⒈ ?亦作“臙脂山”。
⒉ ?即燕支山。古在匈奴境內(nèi),以產(chǎn)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匈奴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币蛩葚S美,宜于畜牧,向?yàn)槿庵档脩涯畹牡胤健?/p>
⒊ ?古代閩中郡北蓮花峰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紅如胭脂而得名。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臙脂山”。
⒉ ?即 燕支山。古在 匈奴 境內(nèi),以產(chǎn)燕支(胭脂)草而得名。
引匈奴 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 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br />因水草豐美,宜于畜牧,向?yàn)槿庵档脩涯畹牡胤健?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詞:“代 北 燕 南,應(yīng)不隔月明千里,誰(shuí)想念 臙脂山 下,悲哉秋氣。”
⒊ ?古代 閩中郡 北 蓮花峰 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紅如胭脂而得名。
引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閩中郡 北 蓮花峯 下有小阜,土色殷紅,俗謂之 胭脂山,相傳 閩 越王 女棄脂水處也?!?/span>
胭脂山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脂 | zhī | 月 | 10畫 | 基本字義 脂 zhī(ㄓ) ⒈ ?動(dòng)物體內(nèi)或油料植物種子內(nèi)的油質(zhì):脂肪。脂膏。松脂。脂油。香脂。 ⒉ ?指“胭脂”:脂粉。 異體字 指 漢英互譯 fat、grease、rouge 造字法 形聲:從月、旨聲 English fat, grease, lard; grease |
胭 | yān | 月 | 10畫 | 基本字義 胭 yān(一ㄢ) ⒈ ?〔胭脂〕一種紅色顏料,可作化妝用品,亦是國(guó)畫色。簡(jiǎn)稱“胭”,如“胭粉”、“胭紅”(“脂”讀輕聲)。 異體字 臙 咽 造字法 形聲:從月、因聲 English rouge, cosmetics |
山 | shān | 山 | 3畫 | 基本字義 山 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喻沖突或戰(zhàn)爭(zhēng)爆發(fā)之前的緊張氣氛)。 ⒉ ?形狀像山的:山墻(人字形房屋兩側(cè)的墻壁。亦稱“房山”)。 ⒊ ?形容大聲:山響。山呼萬歲。 ⒋ ?姓。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ill、mountain、jebel 造字法 象形:像山峰綿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 hill, peak |
胭脂山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胭脂山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