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
- 拼音yī bǎi wǔ rì
- 注音一 ㄅㄞˇ ㄨˇ ㄖ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一百五日[ yī bǎi wǔ rì ]
⒈ ?寒食日。
引證解釋
⒈ ?寒食日。亦有謂一百六日者。詳“一百六”。
引三國 魏 曹操 《明罰令》:“聞 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為 介子推 ……北方?jīng)Z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br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去冬至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fēng)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詩:“一百五日風(fēng)雨急,斜飄細(xì)溼春郊衣?!?br />宋 洪邁 《容齋四筆·一百五日》:“今人謂寒食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歷節(jié)氣六,凡為一百七日,而先兩日為寒食。故云?!?/span>
一百五日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一 | yī | 一 | 1畫 | 基本字義 一 yī(一) ⒈ ?數(shù)名,最小的正整數(shù)(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壹”代)。 ⒉ ?純;專:專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滿: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樣。顏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織。 ⒍ ?表示動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一算。試一試。 ⒎ ?乃;競: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聯(lián)成整體:統(tǒng)一。整齊劃一。 ⒐ ?或者:一勝一負(fù)。 ⒑ ?初次:一見如故。 ⒒ ?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相當(dāng)于簡譜中的低音“7”。 異體字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日 | rì | 日 | 4畫 | 基本字義 日 rì(ㄖˋ) ⒈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 guǐ )(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⒉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⒊ ?天,一晝夜:多日不見。今日。日程。 ⒋ ?某一天:紀(jì)念日。 ⒌ ?計(jì)算工作的時間單位,通常以八小時或六小時為一個工作日。 ⒍ ?時候:春日。往日。 ⒎ ?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記。日益。 ⒏ |
百 | bǎi | 白 | 6畫 | 基本字義 百 bǎi(ㄅㄞˇ) ⒈ ?數(shù)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⒉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煉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 xīng )。 異體字 佰 漢英互譯 hundred、all kind of 造字法 會意:從一、從白 English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
一百五日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一百五日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