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志
- 拼音yì wén zhì
- 注音一ˋ ㄨㄣˊ ㄓˋ
- 繁體藝文志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藝文志[ yì wén zhì ]
⒈ ?我國歷代紀(jì)傳體史書、政書、方志等,將歷代或當(dāng)代有關(guān)圖書典籍,匯編成目錄,謂之“藝文志”。區(qū)分類例,始于劉歆《七略》。班固《漢書》首著《藝文志》,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shù)、方技六略。其后《新唐書》、《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繼編纂《藝文志》?!端鍟?、《舊唐書》改稱《經(jīng)籍志》,性質(zhì)則相同。其類例自《隋志》后大都改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清代學(xué)者對后漢、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遼、金、元各史原無藝文志者做了大量輯補工作,都另刊行世。藝文志的編纂,對研究歷代圖書文獻(xiàn),考訂學(xué)術(shù)源流,頗具參考價值。方志中編輯收錄的詩文,亦多稱“藝文志”。亦省稱“藝文”。
引證解釋
⒈ ?我國歷代紀(jì)傳體史書、政書、方志等,將歷代或當(dāng)代有關(guān)圖書典籍,匯編成目錄,謂之“藝文志”。區(qū)分類例,始于 劉歆 《七略》。 班固 《漢書》首著《藝文志》,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shù)、方技六略。其后《新唐書》、《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繼編纂《藝文志》。 《隋書》、《舊唐書》改稱《經(jīng)籍志》,性質(zhì)則相同。其類例自《隋志》后大都改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 清 代學(xué)者對 后漢、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遼、金、元 各史原無藝文志者做了大量輯補工作,都另刊行世。藝文志的編纂,對研究歷代圖書文獻(xiàn),考訂學(xué)術(shù)源流,頗具參考價值。方志中編輯收錄的詩文,亦多稱“藝文志”。亦省稱“藝文”。 《宋書·律歷志上》:“典墳殘缺,耆生碩老,常以亡逸為慮。
引劉歆 《七畧》, 固 之《藝文》,蓋為此也。”
國語辭典
藝文志[ yì wén zhì ]
⒈ ?史書中匯錄書籍目錄的一種體例。班固《漢書》始創(chuàng)此例,后世史書多仿其體。
藝文志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志 | zhì | 心 | 7畫 | 基本字義 志(誌) zhì(ㄓˋ) ⒈ ?意向:志愿。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jié)操的人)。志學(xué)。 ⒉ ?記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⒊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⒋ ?記號:標(biāo)志。 ⒌ ?〈方〉稱輕重,量長短、多少:志子。用碗志志。 ⒍ ?姓。 異體字 誌 痣 漢英互譯 ideal、keep in mind、mark、records、will 造字法 形聲:從心、士聲 English purpose, will, determination; annals |
藝 | yì | 艸 | 4畫 | 基本字義 藝(藝) yì(一ˋ) ⒈ ?才能,技能,技術(shù):工藝。技藝。文藝。藝人。藝術(shù)(①戲劇、曲藝、音樂、美術(shù)、建筑、舞蹈、電影、詩和文學(xué)等的總稱;②指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方法;③形狀獨特而美觀的)。藝苑奇葩。藝高人膽大。 ⒉ ?種植:園藝。 ⒊ ?準(zhǔn)則、法度、限度:“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異體字 藝 秇 埶 萟 兿 蓺 ? 漢英互譯 art、skill 造字法 形聲:從艸、乙聲 English art; talent, ability; craft |
文 | wén | 文 | 4畫 | 基本字義 文 wén(ㄨㄣˊ) ⒈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⒉ ?刺畫花紋:文身。 ⒊ ?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⒋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guān)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xiàn)(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文采(a.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b.錯雜艷麗的色彩)。 ⒌ ?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jié):文化。文物。 ⒍ ?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天文。水文。 ⒎ ?舊時指禮節(jié)儀式:虛文。繁文縟節(jié)(過多的 |
藝文志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藝文志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