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之謗
-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 注音一ˋ 一ˇ ㄓ ㄅㄤˋ
- 繁體薏苡之謗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薏苡之謗[ yì yǐ zhī bàng ]
⒈ ?《后漢書·馬援傳》:“初,援在交址,常餌薏苡實(shí),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shí)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shí)人以為南土珍怪,權(quán)貴皆望之。援時(shí)方有寵,故莫以聞。及卒后,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后因稱蒙冤被謗為“薏苡之謗”或“薏苡明珠”。
引證解釋
⒈ ?《后漢書·馬援傳》:“初,援在 交阯,常餌薏苡實(shí),用能輕身省慾,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shí)大, 援 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shí)人以為南土珍怪,權(quán)貴皆望之。
引援 時(shí)方有寵,故莫以聞。及卒后,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
后因稱蒙冤被謗為“薏苡之謗”或“薏苡明珠”。 《舊唐書·王珪杜正倫等傳論》:“正倫 以能文被舉,以直道見委,參典機(jī)密,出入兩宮,斯謂得時(shí)。然被 承乾 金帶之譏,孰與夫薏苡之謗,士大夫慎之?!?br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謗,斯不可忘。”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詩:“梧桐夜雨詞凄絶,薏苡明珠謗偶然?!?/span>
國語辭典
薏苡之謗[ yì yǐ zhī bàng ]
⒈ ?比喻未收賄賂卻遭誣謗。參見「薏苡明珠」條。
引唐·柳宗元〈為南承上中書門下嗣乞兩河效用狀〉:「首級之差,今復(fù)誰辯,薏苡之謗,不能自明?!?br />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惡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謗,斯不可忘。」
薏苡之謗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之 | zhī | 丶 | 3畫 | 基本字義 之 zhī(ㄓ) ⒈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⒉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jì)。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⒋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⒌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⒍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 異體字 ? 漢英互譯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為會(huì)意:上像向前的腳,下 |
薏 | yì | 艸 | 16畫 | 基本字義 薏 yì(一ˋ) ⒈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穎果卵形,灰白色,像珍珠,供食用、藥用稱“薏米”、“薏仁米”、“苡米”、“苡仁”。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上形下聲 English seed of job's tears; lotus seed |
苡 | yǐ | 艸 | 7畫 | 基本字義 苡 yǐ(一ˇ) ⒈ ?〔薏苡〕見“薏”。 English barley |
謗 | bàng | 讠 | 12畫 | 基本字義 謗(謗) bàng(ㄅㄤˋ) ⒈ ?惡意攻擊別人,說別人的壞話:謗譏。謗訕。謗議。謗毀。誹謗。 ⒉ ?責(zé)備:謗木(傳說中舜設(shè)立的供人寫諫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稱“華表木”)。“厲王虐,國人謗王”。 異體字 謗 漢英互譯 defame、slander、vilify 造字法 形聲:從讠、旁聲 English slander, libel |
薏苡之謗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薏苡之謗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