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臂三公
- 拼音zhé bì sān gōng
- 注音ㄓㄜˊ ㄅ一ˋ ㄙㄢ ㄍㄨ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折臂三公[ shé bì sān gōng ]
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shù)解》:“人有相羊祜父墓,后應(yīng)出受命君。
引證解釋
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術(shù)解》:“人有相 羊祜 父墓,后應(yīng)出受命君。
引祜 惡其言,遂掘斷墓后,以壞其勢。相者立視之曰:‘猶應(yīng)出折臂三公?!矶?祜 墜馬折臂,位果至公?!?br />后以“折臂三公”為大臣墜馬之典。 唐 劉禹錫 《秘書崔少監(jiān)墜馬長句因而和之》:“上車著作應(yīng)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br />宋 蘇軾 《戲周正孺》詩之一:“折臂三公未可知,會當(dāng)千鎰訪權(quán)奇?!?/span>
國語辭典
折臂三公[ zhé bì sān gōng ]
⒈ ?晉代人羊祜,有相士看了他父親墳?zāi)沟娘L(fēng)水后,預(yù)言羊祜將做高官。羊祜聽了很厭惡,于是損壞墳?zāi)箒砥平怙L(fēng)水。但相士仍說他將成為折斷手臂的高官。后羊祜果然墜馬折臂,且位至三公。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shù)解》。后用以指羊祜。
引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jiān)見示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yīng)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span>
折臂三公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折 | zhē zhé shé | 扌 | 7畫 | 基本字義 折 zhē(ㄓㄜ) ⒈ ?翻轉(zhuǎn),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其他字義 折 zhé(ㄓㄜˊ) ⒈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 ⒉ ?幼年死亡:夭折。 ⒊ ?彎轉(zhuǎn),屈曲:曲折。轉(zhuǎn)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diào)和態(tài)度。亦作“折衷”)。 ⒋ ?返轉(zhuǎn),回轉(zhuǎn):折返。 ⒌ ?損失:損兵折將。 ⒍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撓。 ⒎ ?減少:折壽(減少壽命)。折扣。 ⒏ ?抵作,對換,以此代彼:折合。折價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公 | gōng | 八 | 4畫 | 基本字義 公 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認(rèn)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國家,社會,大眾:公共。公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 ⒋ ?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保”;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 |
臂 | bì bei | 月 | 17畫 | 基本字義 臂 bì(ㄅ一ˋ) ⒈ ?從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其他字義 臂 bei(˙ㄅㄟ) ⒈ ?〔胳臂〕見“胳”。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rm 造字法 形聲:從月、辟聲 |
折臂三公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折臂三公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