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
- 拼音zhèng míng
- 注音ㄓㄥˋ ㄇ一ㄥ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正名[ zhèng míng ]
⒈ ?辨正名稱、名分,使名實相符。即楔子。元·明雜劇最后有兩句或四句對子,總括全劇內(nèi)容。一般稱前一句或前兩句為“題目”,后一句或后兩句為“正名”。指正式的名稱。
引證解釋
⒈ ?辨正名稱、名分,使名實相符。
引《管子·正第》:“守慎正名,偽詐自止?!?br />《國語·晉語四》:“舉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類?!?br />韋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br />《舊唐書·韋湊傳》:“師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與實,故當相副。”
巴金 《新生·一個人格的成長》:“黑暗兩個字怎么可以做雜志底名稱呢?名不正,則言不順,正名是最要緊的。”
⒉ ?即楔子。 元 雜劇的開場白。
引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元 詞開場,止有冒頭數(shù)語,謂之正名,又曰楔子?!?/span>
⒊ ?元 明 雜劇最后有兩句或四句對子,總括全劇內(nèi)容。一般稱前一句或前兩句為“題目”,后一句或后兩句為“正名”。
引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三篇:“《青瑣高議》及《青瑣摭遺》文辭雖拙俗,然尚非話本,而文題之下,已各繫以七言……皆一題一解,甚類 元 人劇本結(jié)末之‘題目’與‘正名’?!?/span>
國語辭典
正名[ zhèng míng ]
⒈ ?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
引《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故銘者,名也,觀器必也正名,審用貴乎盛德?!?/span>
⒉ ?官吏中的正職,不同于副職或臨時代理。
引《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杰,見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英語to replace the current name or title of sth with a new one that reflects its true nature, rectification of names (a tenet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德語Rehabilitation (S)?
正名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正 | zhèng zhēng | 止 | 5畫 | 基本字義 正 zhèng(ㄓㄥˋ) ⒈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 zhōng )。正襟危坐。 ⒉ ?合于法則的:正當( dāng )。正派。正楷。正規(guī)。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⒊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 ⒋ ?恰好:正好。正中( zhōng )下懷。 ⒌ ?表示動作在進行中:他正在開會。 ⒍ ?兩者相對,好的、強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正面。正本。 ⒎ ?純,不雜:正色。正宗。正統(tǒng)。純正。 ⒏ ?改去偏 |
名 | míng | 口 | 6畫 | 基本字義 名 míng(ㄇ一ㄥˊ) ⒈ ?人或事物的稱謂:名字。名氏。名姓。名義。名分( fèn )。名堂。名落孫山。名存實亡。 ⒉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⒊ ?做某事時用來作依據(jù)的稱號:這些人以“辦學(xué)”為名,行騙錢之實。 ⒋ ?叫出,說出:不可名狀。 ⒌ ?聲譽:名譽。名聲。名優(yōu)(a.出名的,優(yōu)良的;b.名伶)。名噪一時。名過其實。 ⒍ ?有聲譽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師。名將( jiàng )。名醫(yī)。名著。名流 |
正名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正名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