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
- 拼音zhuàng zú
- 注音ㄓㄨㄤˋ ㄗㄨˊ
- 繁體壯族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壯族[ zhuàng zú ]
⒈ ?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古稱“西甌”、“駱越”、“烏滸”、“俚”、“僚”,宋始稱“撞”。后稱為“僮族”,1956年改“僮”為“壯”。主要分布在廣西,少數(shù)居住在云南、廣東。人口近一千四百萬。
引證解釋
⒈ ?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古稱“西甌”、“駱越”、“烏滸”、“俚”、“僚”, 宋 始稱“撞”。解放后稱為“僮族”,1956年改“僮”為“壯”。主要分布在 廣西,少數(shù)居住在 云南、廣東。人口近一千四百萬。
國語辭典
壯族[ zhuàng zú ]
⒈ ?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廣西省,廣東、云南、貴州、湖南省也有散居,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人口約一千五百四十八萬。社會由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組成,有婚后不落夫家的習(xí)俗。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兼營漁、牧業(yè)。傳統(tǒng)住屋形式為「干欄」,上層住人,下層圈養(yǎng)牲畜。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種方言。大都兼通漢語文。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和祖先,除此之外,亦見佛、道教的傳布。在傳統(tǒng)文獻(xiàn)中有「獞族」、「撞族」、「僮族」的記載,這三個字的讀音都是「壯」,是壯族的另稱。也作「?族」、「僮族」、「撞族」。
壯族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族 | zú | 方 | 11畫 | 基本字義 族 zú(ㄗㄨˊ) ⒈ ?親屬,泛指同姓之親:族規(guī)。族長。家族。 ⒉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種族。 ⒊ ?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wěn)定共同體,他們有共同的語言、經(jīng)濟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質(zhì):民族。 ⒋ ?聚居而有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群的統(tǒng)稱:宗族。氏族。部族。 ⒌ ?事物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芳香族。 ⒍ ?封建時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親、妻家的人都?xì)⑺溃鹤鍦纭?⒎ ?聚合,集中:云 |
壯 | zhuàng | 士 | 6畫 | 基本字義 壯(壯) zhuàng(ㄓㄨㄤˋ) ⒈ ?大,有力,強盛:強壯。壯士。壯心。壯烈。壯美。兵強馬壯。 ⒉ ?增加勇氣和力量:壯膽。壯行( xíng )。以壯聲勢。 ⒊ ?中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及云南、四川、貴州等?。ㄅf作“僮”):壯族。壯錦。壯歌。 異體字 壯 壵 漢英互譯 strong、able-bodied 造字法 形聲:從土、丬聲 English big, large; robust; name of tribe |
壯族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壯族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