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枚
- 拼音zōu méi
- 注音ㄗㄡ ㄇㄟˊ
- 繁體鄒枚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鄒枚[ zōu méi ]
⒈ ?漢鄒陽、枚乘的并稱。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睢水》:“梁王與鄒、枚、司馬相如之徒極游于其上?!眱扇私砸圆呸q著名當(dāng)時。后因以“鄒枚”借指富于才辯之士。
引證解釋
⒈ ?漢 鄒陽、枚乘 的并稱。
引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睢水》:“梁王 與 鄒、枚、司馬相如 之徒極游于其上?!?br />兩人皆以才辯著名當(dāng)時。后因以“鄒枚”借指富于才辯之士。 唐 王維 《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yīng)制》:“侍從有 鄒 枚,瓊筵就水開?!?br />宋 張孝祥 《西江月》詞:“坐中賓客盡 鄒 枚,盛事它年應(yīng)記。”
清 周亮工 《戊子上元獨(dú)坐舊雨堂感懷》詩之二:“莫向 梁園 懷盛事, 鄒 枚 詞賦更誰存?!?/span>
鄒枚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鄒 | zōu | 阝 | 7畫 | 基本字義 鄒(鄒) zōu(ㄗㄡ) ⒈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 ⒉ ?姓。 異體字 鄒 造字法 形聲:從阝、芻聲 English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surname |
枚 | méi | 木 | 8畫 | 基本字義 枚 méi(ㄇㄟˊ) ⒈ ?樹干:伐其條枚。 ⒉ ?古代行軍時防止士卒喧嘩的用具,狀如箸,銜在口中:“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⒊ ?馬鞭:以枚數(shù)( shù )闔(用馬鞭指點(diǎn)著數(shù)門扇)。 ⒋ ?量詞,相當(dāng)于“個”,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一枚別針。不勝枚舉(一個一個地舉不完)。 ⒌ ?姓。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從木、文聲 English stalk of shrub, trunk of tree |
鄒枚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鄒枚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