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如今是一個群豪并起爭奪天下的時代,男兒當棄文從武成就一番事業(yè)。
我曾經(jīng)向李密獻計但不被他采納,但我心中的壯志并沒因此喪失。
我拿著自己的計謀獻給天子,領命縱馬西出潼關。
終軍當年請纓縛南越王,我乘車東去招降李密舊部和各路豪強。
盤旋在崎嶇的山路間,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時隱時現(xiàn)。
山林間寒鳥悲鳴,深山中不時傳來猿啼。
遠望去一片荒涼,不知前途幾何,兇吉難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怎么會不擔心個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國士之禮相待,不敢不盡心以報其知遇之恩。
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諾的人物。
人活在世上意氣當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祿。
注釋
述懷:陳述自己的懷抱、志向。
中原:原指黃河南北一帶,這里代指中國。逐鹿:比喻爭奪政權。典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p>
投筆:出自《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事戎軒:即從軍,戎軒指兵車;亦以借指軍隊、軍事?!逗鬂h書·朱祐景丹等傳贊》:“有來羣后,捷我戎軒?!?/p>
縱橫計:進獻謀取天下的謀略。不就:不被采納。
慷慨志:奮發(fā)有為的雄心壯志。
杖:拿。策:謀略。謁:面見。
關:潼關。
終軍:字云長,漢武帝時人,西漢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憑軾:乘車。軾: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 下:是敵人降服。東藩:東邊的屬國。
郁紆(yù yū):山路盤曲迂回,崎嶇難行。 陟(zhì):登。岫(xiù):山。
出沒:時隱時現(xiàn)。
古木:老樹。
千里目:荒涼冷落,令人凄傷的景象。
九逝魂:旅途遙遠而艱險。九:表示多次。
憚:畏懼、害怕。
懷:感。國士:一國之中的杰出人才。恩:待遇。
季布:楚漢時人,以重然諾而著名當世,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諾:答應,諾言。
侯嬴:年老時始為大梁監(jiān)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zhí)轡御車,迎為上客。魏王命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中途停兵不進。侯嬴獻計竊得兵符,奪權代將,救趙卻秦。
感:念。意氣:指志趣投合,君臣際遇,必須實踐諾言,感恩圖報
誰復論:誰還能去計較。
創(chuàng)作背景
《述懷》又作《出關》,是魏徵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時期的名篇。此詩作于唐高祖武德二年。魏征作此詩,不僅抒發(fā)了個人的雄心壯志,更表達了對唐高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魏徵陵墓位于陜西省禮泉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詩詞推薦
-
月氣冥濛罩海棠,偶然沾醉繞回廊。似聞德祐編心史,頗訝希夷得睡方。
久閉亦嫌吾眼懶,獨居遂覺老懷長。此花只與春陰便,雨砌明朝有墜芳。
-
天險東南限此江,支分暨水北為陽。
孤山不動嬰潮怒,容艇飛來說路長。
檻外煙云如出沒,坐中頃刻變炎涼。
裴回頓覺塵纓絆,一曲滄浪酬月光。
-
開奩破殼喜新黃,此物移來所未嘗。
一手正宜深把酒,二螯已是飽經(jīng)霜。
橫行足使班寅懼,乾死能令瘧鬼亡。
畢竟爬沙能底事,只應大嚼慰枯腸。
-
豢鶴在囿,飛鶴在空??狰Q囿和本求類,云泥轉睇無由從。
毰毢躑躅若有恨,赤睛脩喙臨長風。汝昔胡為觸羅網(wǎng),中宵警露揚清響。
老馬伏櫪千里心,汝豈有志瓊霄上。瓊霄之上白玉京,六翮安得如云輕。
衛(wèi)軒齷齪不足戀,鳳凰翔甸符休明。幸拋粒粟雞群去,自是仙標信所征。
-
紫髯不見舊參軍,桓表旌門墨色新。云雨幾時同穴夢,冰霜百歲未亡身。
香奩有淚迷鸞影,錦瑟無聲落燕塵。萱草堂前今種柏,翰林留記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