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升玄消災(zāi)護命妙經(jīng)頌
太上本來真,虛無中有神。若能心解悟,身外更無身。
假名元始號,元始虛無老。心源是元始,更無無上道。
七寶為林苑,五明宮殿寬。人身皆備有,不解向心觀。
三世諸天圣,相因一性宗。一身無萬法,萬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無央世界中。乾坤明表里,日月覺朦朧。
妙觀無靜苦,自性不能知。妄想隨緣去,何時有出期。
生滅何時盡,相因浩劫來。似環(huán)螻蟻轉(zhuǎn),如轂?zāi)雺m埃。
誰言河海闊,深淺尚能知。愛欲情無底,何年有出時?
水鳥及風(fēng)林,咸歸一法音。如何顛倒性,自起萬般心。
虛無含有象,有象復(fù)歸無。心若分明了,知權(quán)呼有無。
無空空不空,無色色不色。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無有,無無及有無。虛心能不動,妙道自來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
有相兼無相,迷惑終不知。未能明覺性,安得決狐疑。
眾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特謂宣宗旨,教令入妙門。
物向無中有,道從有里無。莫生無有見,迷執(zhí)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纏如糾墨。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虛無,虛無亦假呼。若生無有見,終被法來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丈銥檎妫娣ê卧??
是空及是色,究竟總非干。要認(rèn)真空色,回心向己難。
空色宜雙泯,不須舉一隅。色空無滯礙,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虛性,虛心非妙音。認(rèn)他毫發(fā)事,難得自由心。
一心觀一切,一切法皆同。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為入妙門方便法,是法勿留存。決破疑惑網(wǎng),有無都不干。
正心長自在,如隼入云盤。心靜六根清,六根隨性行。
性能無著物,邪障那邊生。妙經(jīng)無礙性,權(quán)立妙經(jīng)名。
故為眾生說,令教悟此經(jīng)。一真度一切,如楫濟橫流。
真性隨身有,勿于身外求。傳教虛無理,世間散布行。
誦經(jīng)能萬遍,其義自分明。真性號神王,飛天無定方。
破邪能自外,堅固喻金剛。靈童即正性,無染號真人。
威猛喻師子,名殊一法身。諸天諸圣眾,無一亦無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衛(wèi)。語默及游息,無生一念思。
忘形歸恍惚,神鬼不能窺。正法度邪法,眾生見處偏。
若生無有見,即被染心田。天尊重說偈,直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歸解脫門。道非干視聽,視聽轉(zhuǎn)生疑。
應(yīng)物臨機用,虛心即可知。心疑隨萬境,隨境認(rèn)心田。
道非有為有,方名離種邊。

司馬承禎(647年-735年),字子微,法號道隱,自號白云子,唐代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
詩詞推薦
-
紫髯不見舊參軍,桓表旌門墨色新。云雨幾時同穴夢,冰霜百歲未亡身。
香奩有淚迷鸞影,錦瑟無聲落燕塵。萱草堂前今種柏,翰林留記寫精神。
-
天險東南限此江,支分暨水北為陽。
孤山不動嬰潮怒,容艇飛來說路長。
檻外煙云如出沒,坐中頃刻變炎涼。
裴回頓覺塵纓絆,一曲滄浪酬月光。
-
豢鶴在囿,飛鶴在空??狰Q囿和本求類,云泥轉(zhuǎn)睇無由從。
毰毢躑躅若有恨,赤睛脩喙臨長風(fēng)。汝昔胡為觸羅網(wǎng),中宵警露揚清響。
老馬伏櫪千里心,汝豈有志瓊霄上。瓊霄之上白玉京,六翮安得如云輕。
衛(wèi)軒齷齪不足戀,鳳凰翔甸符休明。幸拋粒粟雞群去,自是仙標(biāo)信所征。
-
月氣冥濛罩海棠,偶然沾醉繞回廊。似聞德祐編心史,頗訝希夷得睡方。
久閉亦嫌吾眼懶,獨居遂覺老懷長。此花只與春陰便,雨砌明朝有墜芳。
-
開奩破殼喜新黃,此物移來所未嘗。
一手正宜深把酒,二螯已是飽經(jīng)霜。
橫行足使班寅懼,乾死能令瘧鬼亡。
畢竟爬沙能底事,只應(yīng)大嚼慰枯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