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歡言笑談得到放松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風入松的曲調(diào),歌罷銀河星星已經(jīng)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注釋
終南山:即秦嶺?,在今西安市南,唐時士子多隱居于此山。過:拜訪。斛(hú)斯山人:復姓斛斯的一位隱士。
碧山:指終南山。下:下山。
卻顧:回頭望。所來徑:下山的小路。
蒼蒼:一說是指灰白色,但這里不宜作此解,而應解釋蒼為蒼翠、蒼茫,蒼蒼疊用是強調(diào)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種蒼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處指終南山。
相攜:下山時路遇斛斯山人,攜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荊扉:荊條編扎的柴門。
青蘿:攀纏在樹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揮:舉杯。
松風:古樂府琴曲名,即《風入松曲》,此處也有歌聲隨風而入松林的意思。
河星?。恒y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謂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陶然:歡樂的樣子。忘機:忘記世俗的機心,不謀虛名蠅利。機:世俗的心機。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兩入長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時;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時。此詩寫于李白二入長安時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詩詞名句推薦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劉禹錫的詩集:出自《陋室銘》
-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的詩集:出自《憶江南·江南好》
-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杜牧的詩集:出自《山行》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詩集:出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王維的詩集:出自《送別》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的詩集:出自《送友人》
-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杜甫的詩集:出自《江南逢李龜年》
-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張先的詩集:出自《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
-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的詩集:出自《子夜吳歌·秋歌》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的詩集:出自《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