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畢自嚴(1569~1638年),字景曾,號白陽,明末大臣,王村鎮(zhèn)西鋪村人。1588年(明萬歷十六年)中舉,1592年中進士。歷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員外郎、河?xùn)|副使、洮岷兵備參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1620年(泰昌元年),升為太仆寺卿。后任右僉都御史兼天津巡撫,與登萊巡撫袁可立互為犄角,專飭海防,修戰(zhàn)船、治兵器、建水軍,曾鎮(zhèn)壓河北、山東的白蓮教起義。1628年(明崇禎元年)任戶部尚書時,軍事頻繁,國庫空虛,他提出節(jié)支建議24項,并到九個邊疆督扶鎮(zhèn)所清查兵馬數(shù),堵塞漏洞。因功被晉封為太子太保,后舉為吏部尚書,但未就任。1632年(明崇禎五年)秋,刑部按慣例特請皇帝下詔,任畢自嚴為主筆。他以公正仁義為準,執(zhí)法不徇私??偫硖O(jiān)張彝憲受宰相溫體仁之命事事與畢為難,他連寫十幾份辭呈,均未獲準。后被免職回鄉(xiāng),一年后官復(fù)原職。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去世。著有《石隱園詩文藏稿》8卷、《撫津督餉撫留憲留計共疏草》19卷、《度支奏議堂稿》20卷及其他著述98卷,均刻印流傳于世。還有《選定古文尚友編》100卷、《古今四時絕名》100卷。
大事年表
天啟元年(1621年)
清兵打下遼陽,關(guān)內(nèi)告急。朝廷令畢自嚴擔任天津巡撫,整備海防。熊廷弼經(jīng)略遼東,建“三方布置”之策,天津為其中重要一方,畢自嚴兼領(lǐng)京東防衛(wèi),與登萊巡撫袁可立策應(yīng),互成犄角之勢。他用戚繼光遺法,設(shè)置水軍,修造戰(zhàn)艦,沿海設(shè)置炮臺,親自主持水軍練習(xí)陸戰(zhàn),使天津武備大大增強,成為遼東前線的可靠后方、北京堅固的屏障。不久,天津督餉侍郎出缺,朝廷進畢自嚴右都御史、戶部左侍郎,催督遼餉并兼領(lǐng)天津巡撫,直到天啟五年。這幾年,畢自嚴保證遼餉供應(yīng),守衛(wèi)京師大門,做出了巨大貢獻。
天啟五年(1625年)
畢自嚴調(diào)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次年改任戶部尚書。他為人公正廉直,識大體、顧大局。天啟年間,正是魏忠賢專權(quán)亂政的時候,東林黨人受打擊,朝中黨派之爭一直沒有停止。畢自嚴和袁可立思想很接近,都深為國家前途擔憂,在黨爭之中,共取中立態(tài)度,但思想傾向東林黨,魏忠賢很是恨他。天啟六年,畢自嚴剛做戶部尚書,魏忠賢提出賣掉南太仆寺牧馬草場,以助宮內(nèi)三殿修飾工程。如果草場賣掉,南太仆寺養(yǎng)馬將被迫停止,直接影響軍馬和役馬的供應(yīng),畢自嚴堅決不同意。魏忠賢借皇帝之口將畢自嚴大罵一頓,草場照樣賣掉,畢自嚴憤而稱病返里。這時遠在北京的兵部左侍郎袁可立被廷推為南京戶部尚書接替畢自嚴,又改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也因為其公開反對魏忠賢被迫致仕歸里。
崇禎元年(1628年)
魏忠賢集團被清除,畢自嚴被召拜戶部尚書。畢自嚴平生所長在于理財,他在戶部尚書任上殫心竭慮、興利除弊、多有建樹。崇禎前期的財政稍有好轉(zhuǎn),不能不說是畢自嚴嘔心瀝血的結(jié)果。
畢自嚴到任時,明朝國庫早被魏忠賢侵吞揮霍一空,國家每年赤字達130余萬兩白銀。財政崩潰,政府只得向人民大肆苛斂。三餉加派使人民困苦到了極點。畢自嚴從抓節(jié)源開流著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興復(fù)屯田,地方官吏以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來考核。畢的建議得到崇禎皇帝的稱贊。其后,他廣泛征求朝廷老臣的意見,系統(tǒng)地提出了12條解決財政困難的措施。包括增加鹽引,令商人運粟實邊,裁汰冗兵冗役,檢查軍餉虛冒,開發(fā)京東水田,清查天下隱田,興辦軍屯等項,皆得允行。為了杜絕地方官侵吞賦稅銀兩,他親自主持編訂了賦役清冊,頒行天下,嚴格監(jiān)督審核,使貪污現(xiàn)象受到控制。原來的官屯地畝因年代久遠皆被勢家豪族侵占,賦稅收不上來,畢自嚴不畏困難,親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畝,明令按畝起科,增加了收入。在他的精心謀劃下,冗兵冗費減下來了,虛報冒領(lǐng)、貪污侵吞大大減少,國家賦稅收入增加了,明代財政出現(xiàn)了復(fù)蘇的跡象,畢自嚴因此深得崇禎皇帝倚任。
崇禎二年冬(1629年)
清兵入關(guān),包圍了京師。天下勤王兵馬40萬云集京師四周,糧草軍餉供應(yīng)成了嚴重的問題。畢自嚴連續(xù)月余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晝夜不停地手批口答處理后勤供應(yīng)事務(wù)。在他的精心籌劃下,糧餉供應(yīng)及時,為挫敗清軍圍城立了大功。清兵退走后,畢自嚴累得頭臉腫得像斗一樣大,口吐鮮血不止。崇禎帝非常感動,晉升他為太子太保。然而,隨著明王朝內(nèi)憂外患日益加重,明朝財政狀況也不可逆轉(zhuǎn)地日益惡化。畢自嚴雖竭盡全力也難挽狂瀾。崇禎四年,兵部尚書梁廷棟請增天下田賦,在舊增520萬兩之外,再增新餉165萬,崇禎帝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予以批準。又把全國百姓往死亡線上推了一步。在這種情況下,畢自嚴條上10事,提出補救措施,請崇禎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懸釜的境地,請酌減天下賦稅,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當然,他的意見崇禎皇帝無法接受。
崇禎六年(1633年)
畢自嚴因為袒護離任時沒有完成稅收任務(wù)的青浦知縣鄭友元而被彈劾。崇禎帝很是惱怒,問畢自嚴怎么回事。畢自嚴回說鄭友元離任時已完成了七成。崇禎皇帝不信,派人查帳,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兩未交,遂將畢自嚴逮下牢獄。經(jīng)朝中大臣多方論救,半年后始出獄罷官。崇禎八年,恢復(fù)故職,致仕。崇禎十一年(1638年),畢自嚴歿于淄川。
畢自嚴一生為官清正干練,頗具經(jīng)濟之才,為明代后期大臣中的佼佼者,當時就有“干才”之譽。他死后留下許多著作,較為重要的有《石隱園藏稿》八卷、《留計疏草》、《督餉奏稿》、《四庫總目》等,保留了大量珍貴史料,是研究明代經(jīng)濟史、制度史的必讀資料。
畢自嚴的詩文
-
淄黌老叟鮮機心,四十二載點朝簪。中外南北頻拮據(jù),度支承乏惕影衾。
六年持籌嗟仰屋,華發(fā)種種類臨深。匪朝匪夕躬盡瘁,畏首畏尾力難任。
黔驢技窮駑馬殫,倦鳥回首思高林。屢疏乞骸玦未賜,一言忤旨獄吏侵。
只身狼狽困縲紲,十齡稚子相追尋。俯仰天地等逆旅,依依將雛祛煩襟。
憶昔夏侯與黃霸,異姓授書傳古今。況爾年少方趨庭,好惜寸陰如寸金。
君子患難行素位,經(jīng)史喬梓足哦吟。天王神圣公論皎,濁醑逡巡對月斟。
-
曩辭藩臬守衡門,卜筑先開泌水園。名韁牽人苦不解,荏苒念載托空言。
羲爻倏踰親魚鳥,此地初搆亭與沼。亭對青山繞翠微,沼涵碧水通深窈。
乘風(fēng)坐月景偏奇,柳色蓮香競陸離。有時獨步或揖客,一觴一詠足棲遲。
更憶孔門各言志,惟有點也契圣意。茲園可浴亦可風(fēng),依稀似得狂客致。
老態(tài)龍鐘厭世紛,何殊野鶴與閒云??祁^跣足聊自適,門外陰晴付罔聞。
-
花開惟一度,爾獨占四時。幾番新雨后,綠葉發(fā)華滋。
春明伴桃李,夏至映榴葵。秋爭霜菊艷,冬斗雪梅姿。
高低互隱見,深淺總葳蕤。節(jié)序暗中遞,紅顏無老期。
燦燦奪朝霞,而堪薦玉卮。聊植中庭畔,悠然慰我思。
安得騷人筆,爛漫寫新辭。
-
行年四十六,通籍念復(fù)三。自揣無寸補,濫竽至藩參。
馳驅(qū)南北遍,世味短長諳。況兼愁病侵,久已萬慮澹。
雙九不我待,五斗安足淹。盛名難副實,造化忌取貪。
一朝仗慧劍,抉破蚤抽簪。從茲事南畝,優(yōu)游老巖嵁。
積書富萬卷,俯仰恣幽探。此身輕蟬翼,苦去乃得甘。
止足遠殆辱,漢代有高談。進退當自決,任人笑予憨。
-
老氏育先天,發(fā)皤顏若童。駕言西極游,紫氣滿關(guān)中。
緒出五千言,著名河上公。猶龍仙馭遠,誰復(fù)叩玄風(fēng)。
畔援汨天真,優(yōu)游伏鴆戎。妍媸渾莫辨,五色令人懵。
所以羨長年,而無久視翁。中丞蚤聞道,泥滓起冥鴻。
中外勛名滿,飄然晦厥躬。辭榮賦考槃,問道慕崆峒。
避俗營真境,樓居煥以崇。社中同志侶,杖履鎮(zhèn)相從。
卉態(tài)看皆幻,心柔氣亦融。靈光葆太和,返照見真空。
澹漠神愈王,希夷體自充。機緣日以嗇,性命日以豐。
朝徹澄如水,谷神壽比嵩。我來登此樓,儼入清虛宮。
快聆長生秘,欣承鍊性功。俯瞰名利客,撩亂撲春蟲。
松柏與龜鶴,會極數(shù)有終。獨茲久視訣,歷劫將安窮。
-
觀光忝昔幸,解組嫌今遲。自嗟姜桂性,兼之蒲柳姿。
七尺猥承匱,四牡幾載馳。晚荷儲糈寄,尋綴紀綱司。
未幾叨敷擾,奚以報鴻慈。祿厚責(zé)彌重,汲深綆莫支。
筋力空殫竭,膏肓悲暗滋??镥鰶r未效,其如青史嗤。
坐是乞鑒湖,煙水聊自怡。竊慶拜明綸,從此免素尸。
貝丘宵夢繞,岱麓春云垂。華膴非所愿,衡泌可樂饑。
永矢南郭隱,長謝北山移。
-
知君莫如我,送君難為別。豈無陽關(guān)情,未語喉先咽。
念我發(fā)云短,持籌擔莫輟。物力值寒儉,欲舞肘已掣。
天幸假我公,塤篪如夙結(jié)。夷險與同舟,淺深共厲揭。
談笑亦先憂,念茲在涸轍。肝膽照松筠,金石鐫齒舌。
朝對巫山云,暮見峨眉雪。元氣渾浩溟,風(fēng)韻自爽潔。
法曜忽南移,帝簡在名杰。舊都繁華地,雅鎮(zhèn)惟素節(jié)。
誰謂湯網(wǎng)疏,明允可立折。九府泉流清,三章約法晰。
惟此有本人,綱整而目截。天闕山最高,秦淮水更冽。
山水有知音,聲價為君設(shè)。北指是斗杓,袖然冠九列。
鈞衡豈相私,霖雨待手挈。惟祝君此行,得情慎勿悅。
-
天地為蘧廬,光陰成駒隙。名譽等浮漚,冠簪亦陳跡。
世網(wǎng)空勞勞,禮法殊役役。所以賢達士,雅有煙霞癖。
山簡迷目花,贊皇醒酒石。李白桃李園,謝朓青山宅。
締思古人風(fēng),堪作今人格。余今凋朱顏,何須戀赤舄。
抗疏謝軒冕,跣足踐蓬藋。筑屋治場圃,賓云友泉石。
賦性本清真,秉心矢皓白。階前饒蔥茜,架上富墳籍。
黃鳥鳴林皋,蠹魚侵幾席。醴酒恣歡娛,山蔬供烹炙。
焚香理素書,懸榻迎山客。維石性最堅,從不受磨折。
余隱誓效之,腐鼠安能嚇。不羨公與侯,何心仙與釋。
寧知春與秋,并忘朝與夕。斯為石隱園,吾以適吾適。
-
往歲晉國逢陽九,蘊隆蟲蟲戌連酉。蹲鴟烏昧何處尋,壑轉(zhuǎn)老羸壯者走。
柱后惠文此時虛,萑苻潢池嘯聚有。彈壓咸思暴勝之,繡衣持斧頻回首。
有命一朝畀蘇天,孺文風(fēng)采已先傳。國人望君如望歲,蚤見河汾春色妍。
累疏乞休休未得,幡然受贈繞朝鞭。西來馬首澄清始,惠露仁風(fēng)溥大千。
亂民亂繩理不急,賣劍買牛旋自戢。去甚亡何害馬驅(qū),勞來未久蜚鴻集。
得情惟念孑遺馀,讞獄每為累囚泣。一意平反挽太和,雨旸時若蒸民粒。
鼠牙雀角牽姝嫠,大書嚴禁示轉(zhuǎn)移。頭會繭絲清解綬,根株薤本拔褰帷。
撤除騶從乘傳日,大簡車徒閱塞時。數(shù)年官事浹旬了,到處登臨有所思。
風(fēng)味眉山自瀟灑,情瀾性海何如者。文章三昧屬家傳,游戲霜毫總大雅。
怪底風(fēng)霾撼并州,離思歘忽嘶驄馬。浮云聚散公不驚,滿腔溫厚憑詩寫。
天王原不負直臣,豸繡如故金紫新。熱鬧場中誰是主,繁華夢里未為真。
讀公新詩見公意,片語咽喉每逡巡。只今典刑將漸遠,臨岐那不淚沾巾。
-
君不見沈氏母,半世心如熊膽苦。良人蚤背二孤稚,課讀燈前數(shù)夜鼓。
鳳毛五色一朝成,九萬飛如大鵬怒。銜來閣下紫泥書,婉轉(zhuǎn)雙龍護天語。
旁人羨母母反悲,曲房掩袂淚如絲。夫君墓樹堪作柱,那得見兒身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