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在《興隆祀丁曲》、 《羅女曲》、 《平壩城南村》、《偏橋行》等詩中,描繪了他行經(jīng)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人情風物。這些詩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但他的復古主張單純從形式上著眼,并未注重繼承古代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使文學創(chuàng)作走上錯誤傾向。因此,他的大多數(shù)作品思想平庸,藝術上缺乏特色。
何景明謙恭好學,端方篤行。著辭賦32篇、詩1560首、文章137篇、另《校漢魏詩》14卷、《何景明詩集》26卷、《雍大記》30卷、《大復集》38卷、《謝禮直節(jié)本》、及《何子雜言》、《學約》等十多種。 所著多收錄《四庫全書》,經(jīng)譯為多國外文,在國外也有一定的影響。
情節(jié)操守
為國士,何景明淡泊名利、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為欽差大臣出使滇南不取官吏貢獻一金一物,任陜西還里,《明史》記載:"官囊不滿三十金。"他立身剛烈正義、秉公直言、寧折不阿。抑制宦官劉瑾竊權亂政,孤意上書救文壇盟友,諫責皇帝"義子不當蓄;邊軍不當留;番僧不當寵;宦官不當任。" ?!睹魇贰氛f:“景明志操耿介,尚節(jié)義、鄙榮利、與(李)夢陽并有國士風。”
性情雅味
為雅客,他一生充盈著親情、師恩、友情、節(jié)義與忠愛、亦怡情山水、適性任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信陽。探淮源、游浉水、進茶山、品新茗、觀龍?zhí)镀俨?、看雷沼噴云、把“信陽八景”逐一進行了考證、記錄、歌詠和描繪。寫下380多首歌頌家鄉(xiāng)的山水詩,反映了他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之情。
人物生平
明成化十九年(1483),何景明出生,其母李氏夢見太陽落到了自己懷里,所以取名景明。
成化二十二年(1486),景明三歲時,其長兄景韶中了舉人。二哥景陽也學有小成,這激勵了何景明。景明天性聰明,六歲可以對聯(lián),八歲可以寫文章,讀書強記能力很強。
弘治八年(1495),何景明12歲的時候,其父親在渭源縣為官時,也帶著何景明。
弘治十一年(1497),何景明歸家,大哥景韶教他讀《尚書》,只九個月就可以講解了。此時沁水御史李瀚巡按汝寧,調(diào)試信陽諸生,當讀了何景明的卷子之后大嘆"奇才",并特意到信陽來看何景明。于是何景明在這時就出名了。
弘治十二年(1499),何景明16歲時,與二兄同時中舉(省試),何景明以《尚書》經(jīng)第三名中舉。
弘治十三年(1500),何景明參加禮部的春試,因為文中多奇字,主考官不欣賞,所以名落孫山。歸家后,二哥任巴陵縣令,何景明和他一起到了巴陵。
弘治十五年(1502),景明20歲時,終于考上了進士。按理何景明就照例為庶吉士,但因他生性耿直,所以沒有成為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22歲這一年,正式授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任起草詔令之職,參與機密,由文筆好者、有德者任之,屬從七品。
弘治十八年(1505),何景明奉命出使云南,一年后回京。何景明為官之時,也是大宦官劉瑾當權之時,當時正德皇帝明武宗只有15歲,對他無可奈何。何景明上書首輔要求制裁劉瑾,但沒有用,何景明便請求還鄉(xiāng),劉瑾批準。
何景明回信陽住了四年,除讀書、寫書之外就是游玩。此期間何景明大哥和父母相繼去世。
正德五年(1510)劉瑾被誅,何景明官復中書舍人,并任內(nèi)閣講經(jīng)官。講官為帝王和大臣講儒家經(jīng)典,一月三次。
正德十三年(1518),35歲這一年,何景明升為吏部驗封司員外郎,為從六品,長官為吏部尚書。下設四司: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也很有實權。
正德十三年(1518),升為陜西提學副使。官至四品。
正德十六年(1521),何景明因病辭官,回歸故里,6天后病故,年僅39歲。
何景明的詩文
-
穫稻妻孥喜,中宵尚筑場。但堪供俯仰,那復問倉廂。
合畝黃云盛,翻匙白雪香。更須催釀酒,溪上鯉魚長。
-
共說關門險,岧峣不可攀。山峰藏曲折,澗道瀉潺湲。
絕壁人愁下,長林鳥倦還。官程元有限,行旅敢辭艱。
-
留宿頻經(jīng)夜,虛空斷俗緣。獨吟依野衲,不寐聽山泉。
水月人間地,香燈象外天。何時謝城郭,來此共安禪。
-
日出洛城里,歌鐘起四鄰。朝游桃李蹊,暮踏車馬塵。
游絲罥白日,冉冉愁陽春。
-
凄凄絺绤風,慘慘葛履霜。無衣嘆豳奏,同袍怠秦章。
物微申有贈,德音亮難忘。新縑托故素,溫燠念寒涼。
體裁合情志,拂拭生輝光。雖云異黃里,愿言同褧裳。
-
近訊中原使,兼登萬里樓。朝廷仍北極,行在且南州。
峽斷風云隔,江通日月流。如聞乘八駿,早晚向昆丘。
-
德業(yè)臺衡望,精神光岳靈。漢儲懷羽翼,周士服儀刑。
紱舄登三省,皋比擁六經(jīng)。飛章白哭闥,解組鳳凰亭。
慷慨陽城餞,悽惶楚澤醒。丹心對日月,白首臥滄溟。
積慶璿源浚,垂芳奕葉馨。彩衣葉子宴,玉樹謝家庭。
海嶠神仙窟,煙霄鳧鶴翎。棲身葺薜荔,返老斸松苓。
花映衣裳古,芝凝眉發(fā)青。三山開壽域,萬里動文星。
雨露知桃李,春秋報莢蓂。圣朝耆俊禮,早晚賁云扃。
-
名邑今重過,終南第一游。山中白雪倡,天上綵云流。
柳散秦川色,花含杜曲愁。同時霄漢侶,十載臥林丘。
-
九重玄武仗,萬歲羽林軍。朝帝乘輿出,行天警蹕聞。
螭頭蟠曉日,雉尾拂春云。佇望南郊氣,遙連北斗文。
-
乾坤聊一舫,高臥此齋深。竹散琴書色,窗開島嶼陰。
乘桴浮海意,擊楫渡江心。無限風波里,何人嘆陸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