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式善
(清代)法式善(1752~1813)清代官吏、文學(xué)家。姓伍堯氏,原名運昌,字開文,別號時帆、梧門、陶廬、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授檢討,官至侍讀。乾隆帝盛贊其才,賜名“法式善”,滿語“奮勉有為”之意。法式善曾參與編纂武英殿分校《四庫全書》,是我國蒙古族中唯一參加編纂《四庫全書》的作者,著有《存素堂集》、《梧門詩話》、《陶廬雜錄》、《清秘述聞》等。
人物生平
清文學(xué)家、藏書家。蒙古族。姓伍堯氏,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一號梧門,蒙古正紅旗人。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O)進士,官祭酒。著《存素堂詩集》、《槐廳載筆》。
法式善的父祖輩均在清廷供職,但職位不高。其始祖福樂“以軍功從龍入關(guān),隸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痹媪窈妥娓钙桨簿鶠闀?。生父廣順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舉人,雅好詞章,“夜半忽起,所筆疾書,得偈五首?!背跞喂P帖式,后補為御園織染局司庫。
乾隆十八年(1753)法式善生于京城西安門養(yǎng)蜂坊。他幼時聰穎,七歲從師讀書能對對聯(lián),八歲可辨四聲,十一歲父親去世,隨庶母韓太淑人居于外祖家。雖拜過幾位老師,但均因家境窘迫,時日很短,主要靠有才華的庶母韓太淑人嚴教把讀。韓氏是漢軍正黃旗韓錦之女,“五歲讀宋五子書,十三通經(jīng)史”,著有《綠萃堂遺詩》?!疤缛嗣咳諢粝卤貒篮耍x書未嘗或弛也。”打下扎實的漢文基礎(chǔ),并養(yǎng)成刻苦用功習(xí)慣。十六歲進入咸安宮肄業(yè),二十歲時開始讀書西華門外南池子僧寺中”。《梧門先生年譜》
乾隆四十年(1775),法式善二十三歲,依其三叔父(諱信順)居豐盛胡同,“仍讀書西華門僧寺中”?!段嚅T先生年譜》
乾隆四十五年(1780),法式善28歲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擢司業(yè)。五十年(1785)移左庶子,五十一年(1786)遷侍讀學(xué)士,五十三年(1788),移居凈業(yè)湖楊柳灣,號稱小西涯(明代李東陽曾居于此,號西涯,為別于李東陽舊居,法式善名之為小西涯),有詩龕及梧門書室。前后在此居住了將近十二年的時間?!安肪觾魳I(yè)湖,方今十二年……” “余家凈業(yè)湖之陽十年,有溪橋花木之勝老屋……”《存素堂詩集錄存》《清史稿·法式善》記載:“所居在地安門北明西崖李東陽舊址也。背城面市,一畝之宮,有詩龕及梧門書屋,室中收藏萬卷,間以法書名畫,外則蒔竹數(shù)百竿,寒聲疏影,翛然如在巖谷間?!狈ㄊ缴圃鴱暮苍匪亍队罉反蟮洹烦浰卧思话偃?。
五十六年(1791)翰林院大考,名列末等,“奉旨以部屬用,掣兵部員外郎上行走”。五十八年(1793)升祭酒。嘉慶四年(1799),坐言事不當(dāng),免官。秋八月,法式善自楊柳灣移家鐘鼓樓街。七年(1802)遷侍講學(xué)士。八年(1803)翰林院大考中再度折翼,降贊善。十年(1805)升侍講學(xué)士,十二年因“纂修《宮史》篇葉訛脫”,降為庶子,不久乞病歸家。嘉慶十八年(1813)法式善六十一歲病逝于詩龕。事跡見阮元編《梧門先生年譜》,《清史稿》卷四百九十、《清史列傳》卷七十二有傳。
法式善的詩文
-
故人聯(lián)袂清風(fēng)來,殘雨猶滴詩龕開。猶孟踏破空廊苔,筆花落紙心疑猜。
東鄰睡足嚴香老,紅日三竿說太早。浙西有客學(xué)冬花,邗上三朱夢春草。
黃生黃生真太癡,灑墨便是無聲詩。吳子衙官怕官熱,湘竹為我圖風(fēng)枝。
瑰奇更羨姚太史,一片秋云墮十指。太倉家法剩二王,粗枝大葉張風(fēng)子。
舍人水部各閉門,伏幾追寫梅花魂。卷尾丹鉛付渲染,譬如鴻爪須留痕。
我自展向月橋讀,喬松怪石生平熟。何處種梧何處竹,草閣荒涼不可宿。
階蟲啾唧樓鐘續(xù),黃生自起剪秋燭。解衣磅礴坐寒綠。
-
滌齋恂恂然,依野云以居。畫筆日在手,風(fēng)雨棲蓬廬。
素人每嘲之,頭低口囁嚅。嚴畫拙以古,黃畫秀而腴。
每見滌齋筆,輒嘆其弗如。奚君自杭州,寄我尺素書。
點染西湖山,謂即詩龕圖。圖尾題斷句,已是三年余。
懸我粉墻上,吾客皆躊躇。滌齋欻起草,搖筆龍蛇趨。
素人與野云,寫石兼竹梧。嚴黃但任筆,意到神清腴。
譬如將三軍,自先握中樞。我從壁上觀,叉手空嗟呀。
-
年年蘇齋拜公像,拜公輒復(fù)吟公詩。自題姓字風(fēng)水洞,當(dāng)日只有春禽知。
梅花開落七百載,定山村僻誰尋之。苔荒翠濕冷巖月,恍惚照見公須眉。
軒昂四字嵌云壁,玉虹作氣空天吹。系馬花間久相待,觀魚池上常縈思。
獨惜開軒李居士,搜盡杉檜無題碑。新墨拓成舊字活,端嚴跳脫鸞鳳姿。
眉州乳媼帖第一,此石何啻交柯枝。蘇齋日暖布簾卷,溪橋春入千茅茨。
笑我騎驢勝騎馬,疏星破月?lián)u寒漪。石屋舊游感前夢,曉城薄霧籠朝曦。
推倒垣墻見靈隱,杭湖風(fēng)水將留茲。
-
太白以后東坡詩,仙乎仙乎出塵姿。近來更有夢禪老,以畫為詩人不知。
夜中快讀東坡句,朝起便寫古松樹。松下仙人誰見之,寫出空山辟谷趣。
先生曰筆不如指,自我有之自我使。高傅既亡指畫稀,問君何處得此紙。
此紙淪落塵埃中,苔花黯淡秋煙濛。萬錢買歸看萬遍,云堂謖謖回天風(fēng)。
夢禪作畫詩龕題,夢禪老年懶于畫,余許題詩,則必畫之。
前例創(chuàng)始王黃倪。故人墳上木已拱,瞥見遺墨增愁凄。
李君一生愛朋友,求詩乞畫年年有??珞H訪我月橋東,稱述夢禪不絕口。
夢禪昔日圖詩龕,羅聘驚為沈啟南。山東亦有云林閣,城北曾無海岳庵。
-
出城跨驢路幽敞,櫻桃樹上倉庚響。到寺殘日已西匿,看竹濕云已東往。
山中夜雨五更驟,門前溪水三尺長。老僧貪涼起誦經(jīng),漁翁愛晴去撒網(wǎng)。
偶坐松間理清課,輒向天邊結(jié)遙想。笑他黃蝶逐花飛,羨爾青蟲緣壁上。
-
故人名風(fēng)雨,寂寞小西涯。階上又春草,水邊空暮霞。
卻煩寄書雁,一訊隔城北。廿載禪棲客,重來坐日斜。
-
清露堂久圮,亦園猶可尋。遺文漸零落,松雪偕云林。
詩載佳山堂,三復(fù)傷人琴。當(dāng)日毛陳朱,聲價侔璆琳。
相公攜斗酒,溪上時行吟。檢討輯舊聞,逸事多浮沈。
拈花舊剎存,禿柳搖疏陰。磬聲云外來,觸我清涼心。
徙倚古亭西,坐聽山鳥音?;臎瞿荷?,遠接西山翠。
退谷有殘花,西涯無舊寺。茲水尚明瑟,回環(huán)繞初地。
蘆芽與葦根,雪盡春風(fēng)吹。陰陽向背勢,結(jié)構(gòu)出精意。
江湖數(shù)幽客,各具扁舟思。故鄉(xiāng)曠別久,姑托魚鳥醉。
野云老畫師,花間抱佛睡。約我翻殘書,補作萬柳記。
-
石廠三五峙,言是香水院。香水從何來,杏花了不見。
聞?wù)f遼宮人,夜鐙洗殘硯。風(fēng)瀹朱砂泉,春煙微雨變。
至今水尚溫,殘滴流佛殿。我昔跨驢至,青蒼石一片。
柴扉扃莫開,呢喃出雙燕。
-
西涯我屢至,未暇考厥名。指為積水潭,客至如登瀛。
今歲看荷花,寫圖紀幽清。賦詩皆勝流,佳話傳春明。
茶陵昔賜第,言在西南城。西涯乃別業(yè),下直聯(lián)群英。
不知公少日,矮屋三五楹。紅鐙炯一樓,時聞讀書聲。
老臣憂國深,家室心所輕。故宅竟不保,居人凡幾更。
慈恩寺遺址,秋夢時回縈。騎馬見林木,隱隱思平生。
-
路折李公橋,吾廬一水隔。楊柳綠依依,不見李公宅。
桔槔亭已頹,清響落林隙。微風(fēng)散稻田,斜月上松石。
菜園全荒涼,蓮花總幽僻。慘淡經(jīng)檀花,照人猶深碧。
李公社稷臣,杯酒非所適。揮涕白鷗前,散發(fā)秋堂夕。
竹林寄余興,禪房時著屐。偶然出詩句,幽懷感今昔。
蝦菜尚難具,平泉安足惜。惟有法華庵,空廊黃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