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文學
蕭統(tǒng)篤好玄學,編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誥類的《正序》十卷,五言詩精華《英華集》二十卷,歷代詩文而成的總集《文選》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昭明太子集》。亦信道教、術數(shù)、佛教,相傳曾為漢傳大乘佛教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
蕭統(tǒng)酷愛讀書,記憶力極強。五歲就讀遍儒家的“五經(jīng)”,讀書時,“數(shù)行并下,過目皆憶”。他更喜歡“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所以他身邊團結了一大批有學識的知識分子,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南史》本傳稱“于時東宮有書籍三萬卷,名才并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
政治
蕭統(tǒng)極富同情心。他十二歲時,去觀看審判犯人,他仔細研究案卷之后,說:“這人的過錯情有可原,我來判決可以嗎?” 刑官答應了,于是他就作了從輕的判決。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蕭衍匯報了情況,蕭衍對他表示嘉許。
梁普通年間,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京城糧價大漲。蕭統(tǒng)就命令東宮的人員減衣縮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難民。他在主管軍服事務時,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發(fā)給貧民。當時世風好奢,蕭統(tǒng)“欲以己率物,服御樸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笔捊y(tǒng)性愛山水,不好音樂。曾經(jīng)泛舟后池,番禺侯軌盛稱宜奏女樂。蕭統(tǒng)不答,詠左思招隱詩:“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蕭統(tǒng)少時即有才氣,且深通禮儀,性情純孝仁厚,喜慍不形于色。他十六歲時,母親病重,他就從東宮搬到永福省他母親的住處,朝夕侍疾,衣不解帶。母親去世后,他悲切欲絕,飲食俱廢。他父親幾次下旨勸逼,才勉強進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來身材健壯,等守喪出服后已變得羸瘦不堪,官民們看了,無不感動落淚。
人物生平
南朝齊中興元年(501年),蕭統(tǒng)生于襄陽。父親蕭衍時任雍州刺史,鎮(zhèn)守襄陽,后乘南朝齊內(nèi)亂,起兵奪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監(jiān)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tǒng)被立為皇太子。
天監(jiān)八年(509年)九月,蕭統(tǒng)于壽安殿講《孝經(jīng)》,盡通大義。講畢,親臨釋奠于國學。年十二,蕭統(tǒng)極富同情心。他十二歲時,去觀看審判犯人,他仔細研究案卷之后,說:“這人的過錯情有可原,我來判決可以嗎?” 刑官答應了,于是他就作了從輕的判決。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蕭衍匯報了情況,蕭衍對他表示嘉許。
天監(jiān)十四年(515年)正月朔旦,梁武帝臨軒,冠太子于太極殿。舊制太子著遠游冠、金蟬翠緌纓,至是詔加金博山。太子儀態(tài)優(yōu)美,舉止端正,讀書數(shù)行并下,過目都記憶下來了。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shù)韻,有的時候作劇韻,都思考一下便出來了,無所點易。帝大弘佛教,親自講說。太子亦素信三寶,遍覽眾經(jīng)。乃于宮內(nèi)別立慧義殿,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諦法義》。
普通元年(520年)四月,甘露降于慧義殿,都認為是至德所感。時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樸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蕭統(tǒng)因為蠟鵝厭禱事件與父親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蕩舟,落水后被救出,傷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葬安寧陵。有子蕭歡、蕭譽、蕭詧、蕭譬、蕭鑒。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蕭棟即位,追尊蕭統(tǒng)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蕭詧建立西梁,追尊蕭統(tǒng)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
蕭統(tǒng)的詩文
-
晨風被庭槐,夜露傷階草。霧苦瑤池黑,霜凝丹墀皓。
疏條索無陰,落葉紛可掃。安得紫芝術,終然獲難老。
-
浚充如蕭散,薄莫至中臺。徵神歸鑒景,晦行屬聚財。
嵇生襲玄夜,阮籍變青灰。留連追宴緒,壚下獨徘徊。
-
唐游薄汾水,周載集瑤池。豈若欽明后,回鸞鷲嶺岐。
神心鑒無相,仁化育有為。以茲慧日照,復見法雨垂。
萬邦躋仁壽,兆庶滌塵羈。望云雖可識,日用豈能知。
鴻名冠子姒,德澤邁軒羲。班班仁獸集,匹匹翔鳳儀。
善游茲勝地,茲岳信靈奇。嘉木互紛札,層峰郁蔽虧。
丹藤繞垂干,綠竹蔭清池。舒華匝長阪,好鳥鳴喬枝。
霏霏慶云動,靡靡祥風吹。谷虛流鳳管,野綠映丹麾。
帷宮設廛外,帳殿臨郊垂。俯同南風作,斯文良在斯。
伊臣限監(jiān)國,即事阻陪隨。顧惟實庸菲,沖薄竟奚施。
至理從興羨,終然類管窺。上圣良善誘,下愚慚不移。
-
棲烏猶未翔,命駕出山莊。詰屈登馬嶺,回互入羊腸。
稍看原藹藹,漸見岫蒼蒼。落星埋遠樹,新霧起朝陽。
陰池宿早雁,寒風催夜霜。茲地信閑寂,清曠惟道場。
玉樹琉璃水,羽帳郁金床。紫柱珊瑚地,神幢明月珰。
牽蘿下石磴,攀桂陟松梁。澗斜日欲隱,煙生樓半藏。
千祀終何邁,百代歸我皇。神功照不極,睿鏡湛無方。
法輪明暗室,慧海渡慈航。塵根久未洗,希沾垂露光。
-
放光聞鷲岳,金牒秘香城。窮源絕有際,離照歸無名。
若人聆至寂,寄說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驚。
寶珠分水相,須彌會色形。學徒均染氎,游士譬春英。
伊予寡空智,徒深愛怯情。舒金起祗苑,開筵慕肅成。
年鐘倏從變,弦望聚舒盈。今開火林聚,凈土接承明。
掖影連高塔,法鼓亂嚴更。雷聲芳樹長,月出地芝生。
已知法味樂,復悅玄言清。何因動飛轡,暫使塵勞輕。
-
清宵出望園,詰晨屆鐘嶺。輪動文學乘,笳鳴賓從靜。
暾出巖隱光,月落林馀影。札紛八桂密,坡陁再城永。
伊予愛丘壑,登高至節(jié)景。迢遞睹千室,迤邐觀萬頃。
即事已如斯,重茲游勝境。精理既已詳,玄言亦兼逞。
方知蕙帶人,囂虛成易屏。眺瞻情未終,龍鏡忽游騁。
非曰樂逸游,意欲識箕潁。
-
白藏氣已暮,玄英序方及。稍覺螀聲凄,轉聞鳴雁急。
穿池狀浩汗,筑峰形嶪岌。旰云緣宇陰,晚景乘軒入。
風來幔影轉,霜流樹條濕。林際素羽翾,漪間赪尾吸。
試欲游寶山,庶使信根立。名利白巾談,筆札劉王給。
茲樂逾笙磬,寧止消悁邑。雖娛惠有三,終寡聞知十。
-
昔聞孔道貴,今睹釋花珍。至理乃悟寂,承稟實能仁。
示教雖三徹,妙法信平均。信言主鄙俗,延情方慕真。
庶茲祛八倒,冀此遣六塵。良思大車道,方愿寶船津。
長延永生肇,庶廗諒徐陳。是節(jié)朱明季,灼爍治渠新。
霏云出翠嶺,涼風起青蘋。既餐甘露旨,方欲書諸紳。
-
法苑稱嘉柰,慈園羨修竹。靈覺相招影,神仙共棲宿。
慧言絕已久,煩勞多累蓄。因茲闡慧云,欲使心塵伏。
八水潤焦芽,三明啟群目。寶鐸旦參差,名香晚芬郁。
暫舍六龍駕,微祛二鼠蹙。意樹發(fā)空花,心蓮吐輕馥。
喻斯滄海變,譬彼庵羅熟。妙智方縟錦,深詞同霧縠。
善學同梵爪,真言異銅腹。逶迤合蓋城,葳蕤布金郁。
珠華蔭八溪,玉流通九谷。青禽乍下上,云雁飛翻覆。
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日麗鴛鴦瓦,風度蜘蟵屋。
落花散遠香,霏云卷遙族。曠濟同象園,中乘如佇獨。
后焰難堅明,初心易驚縮。應當離花水,無令乖七木。
投巖不足貴,棘林安可宿。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撲。
視愛同采蜂,游善如原菽。八邑仙人山,四寶神龍澳。
藥樹永繁稠,禪枝詎凋摵。以茲說聞道,庶此優(yōu)馳逐。
愿追露寶車,脫屣親推轂。
-
紫蘭葉初滿,黃鶯弄始稀。石蹲還似獸,蘿長更勝衣。
水曲文魚聚,林暝雅鳥飛。渚蒲變新節(jié),巖桐長舊圍。
風花落未已,山齋開夜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