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綬
(宋代)張綬,字文結(jié),德興(今屬江西)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神宗熙寧中權(quán)將作監(jiān)丞。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權(quán)提點荊湖南路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九)。歷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除太府少卿(《宋會要輯稿》食貨五三之一五)。忤蔡京,以朝散大夫出知洪州。有《梅堂詩集》(《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一六),已佚。事見清道光《德興縣志》卷七。今錄詩四首。
張綬的詩文
-
巖口呀然向日開,小橋飛入勢縈回。幽深自可逃煩暑,況有寒泉石下來。
-
青山曲轉(zhuǎn)抱寒溪,重磴躋攀鳥道危。石灶未烹鴻漸茗,云亭先紀(jì)長卿詩。
千峰列坐生詞筆,萬象當(dāng)空落酒卮。更約清宵共來宿,琵琶亭上月明時。
-
范蠡功成始遁逃,淵明五斗便辭勞。先生二事俱無一,名與青山萬古高。
-
群峰聳回環(huán),一徑上縈曲。顧瞻得層巖,庨豁鑿山腹。
片云雨雹飛,勺水蛟龍縮。惟昔乘興游,頗嘆歸鞍促。
念方困簿領(lǐng),敢不勤櫛沐。四時各有趣,一賞豈能足。
朅來俯二紀(jì),經(jīng)行遍四瀆。每懷佳山水,瀾僻聚燕蝠。
高才茲南來,勝賞欣所欲。披尋到幽秘,徘徊或信宿。
忘歸須眾同,寓意乃余獨。泉聲愜幽聽,翠色明遠(yuǎn)目。
夕鳥歸且鳴,牧牛駭而觸。此行固有得,何用論禍福。
應(yīng)同丁家興,肯效窮涂哭。堂下食張儀,綈袍哀范叔。
大任或感發(fā),一飯奚省錄。郵筒奉佳篇,兀坐聊躑躅。
勉率繼高韻,愿同刊澗澳。
-
潺潺石磴瀉紅泉,路躡丹梯入紫煙。巖有高人無問處,庵羅雙樹碧參天。
-
江山清絕冠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