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禹偁
(宋代)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jì)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jìn)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fù)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yùn)動的先驅(qū),文學(xué)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風(fēng)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fù),格調(diào)清新曠遠(yuǎn)。著有《小畜集》。
人物生平
王禹偁,出身貧寒,《東都事略》和《宋史·本傳》都說他世為農(nóng)家,《邵氏聞見后錄》謂“其家以磨面為生”。王禹偁九歲能文,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jìn)士第,授成武縣(今屬山東)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他對仕途充滿抱負(fù),曾在《吾志》詩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fù)不卑,致君望堯舜,學(xué)業(yè)根孔姬”。王禹偁為人剛直,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
端拱元年(988年)召試,擢右拾遺并直史館。他旋即進(jìn)諫,以《端拱箴》來批評皇宮的奢侈生活。后拜左司諫、知制誥。
淳化二年(991年),廬州尼姑道安誣告著名文字學(xué)家徐鉉。當(dāng)時禹偁任大理評事,執(zhí)法為徐鉉雪誣,又抗疏論道安誣告之罪,觸怒太宗,被貶為商州(今陜西商縣)團(tuán)練副使。
淳化四年(993年)移官解州(今屬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隨即召回。任禮部員外郎,再知制誥。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學(xué)士,后以謗訕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貶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揚(yáng)州。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復(fù)知制誥,上書提出“謹(jǐn)邊防”,“減冗兵,并冗吏”等事。與撰修《太祖實錄》,因直書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滿,又遭讒謗,于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貶出京城,至黃州(今湖北黃岡)。
咸平四年(1001年)冬改知蘄州(今湖北蘄春),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宋史》與《東都事略》都有其傳。
蘇軾所撰《王元之畫像贊并序》,稱他以“以雄風(fēng)直道獨(dú)立當(dāng)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歐陽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cè)》。
王禹偁自編《小畜集》30卷,集名出自《易經(jīng)》:“小畜之象曰‘風(fēng)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今有《四部叢刊》本,另有其曾孫王汾裒輯《小畜外集》13卷,以及清光緒年間的孫星華刻本。近人徐規(guī)所著的《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收集佚詩佚文多篇。
王禹偁的詩文
-
松江江寺對峰巒,檻外生池接野灘。
幽鷺靜翹春草碧,病僧閑說夜?jié)?/p>
晨齋施筍唯溪叟,國忌行香只縣官。
盡日門前照流水,塵纓渾疑濯丸瀾。
-
一堆絳雪壓春叢,嫋嫋長條弄曉風(fēng)。
借問開時何所似,似將繡被覆薰籠。
-
宛丘分理藉賢明,暫輟詞臣撫百城。
職罷掖垣人共惜,郡連京輔自為榮。
休吟紅藥堦前色,且聽長淮枕上聲。
駐馬都門相別處,柳黃莎碧上林鶯。
-
圣君重卜祀南郊,仗用黃麾間白旄。
仙吹冷翻蒼玉佩,曉霞晴透絳紗袍。
天開兜率齋宮靜,海涌蓬萊帳殿高。
遷客生還知有望,商山不敢讀離騷。
-
五年黃閣掌陶甄,憂國翻成兩鬢斑。
初到廟堂溫樹冷,暫收霖雨岳云閑。
春園領(lǐng)鶴尋芳草,小閣留僧畫遠(yuǎn)山。
惟有門生苦求見,竹齋花院一開關(guān)。
-
秋近草蟲乳,夜遙霜月寒。
扇聲酋泛暑,井氣忽生秋。
-
親老復(fù)嬰孩,吾生自可哀。
無田得歸去,有俸是嗟來。
直道雖已矣,壯心猶在哉。
端居寡儔侶,懷抱向誰開。
-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xì)。
天際征鴻,遙認(rèn)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通:闌)
-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王禹偁的名句
-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王禹偁的詩集:出自《清明》
-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diǎn)商州副使家。
王禹偁的詩集:出自《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
-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王禹偁的詩集:出自《清明》
- 何事春風(fēng)容不得?和鶯吹折數(shù)枝花。
王禹偁的詩集:出自《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
- 冬宜密雪,有碎玉聲。
王禹偁的詩集:出自《黃岡竹樓記》
-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王禹偁的詩集:出自《點(diǎn)絳唇·感興》